根据蔚来汽车最新公布的10月销量,蔚来三品牌合力实现单月交付新车40,397台,首次突破4万台大关,自8月起实现连续三个月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高光折射出蔚来今年以来的持续“攻坚”初显成效,显然,蔚来靠“押中”大三排SUV这一细分市场,为自己赢得更多生存机会,此前创始人李斌承诺的“第四季度盈利目标”的实现路径逐渐清晰。
不过在最后两个月,蔚来远还未到松一口气的时刻。
多品牌协同,盈利路径渐清晰
从数据上看,蔚来全新ES8与乐道L90组成的“双旗舰”大三排SUV阵容,无疑是推动10月销量攀升的核心动力。
全新ES8在开启交付后的第41天,便实现了交付破万台的成绩,创下了4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而乐道L90则上市仅86天累计交付已超3万台,连续三个月位居纯电大型SUV销量榜首。
从定位策略上看,这两款车型精准切中了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与消费升级趋势下,对“大空间、多座位、高品质”出行的需求,成功将大三排SUV这一传统燃油车优势细分市场,推向纯电化进程。
10月销量的另一大亮点,是蔚来多品牌战略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除了定位高端的蔚来品牌交付17,143台之外,主打主流家庭的乐道品牌交付17,342台,而面向小型车市场的firefly萤火虫品牌也交付了5,912台,三大品牌共同构筑了从10万至50万元价格区间的完整产品覆盖。
三大品牌通过共享研发体系、供应链与补能网络,显著降低了单一品牌的研发与运营成本,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快速复用与市场响应速度的提升。
随着月销突破4万辆,蔚来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的路径也变得愈发清晰。
李斌曾指出,蔚来的盈利逻辑,并非依赖于短期的“价格战”或成本削减,而是建立在销量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之上。随着交付量的提升,单车制造固定费用、研发费用摊销等显著下降,成本控制能力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多品牌战略下的协同运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与经营效率。乐道与firefly品牌在共享蔚来核心技术与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在各自市场中形成了独立的增长动能,为蔚来的长期稳定盈利提供了多支点支撑。
产品是“果”,体系才是“因”
但若将蔚来的阶段性成功简单归因于“产品押对宝”,显然忽略了其背后更为复杂的体系化支撑。
围绕四季度盈利问题,李斌在近期内部会议中拆解出三条行动路径,明确提出盈利的根本在于“多卖车”,而非仅仅“砍费用”,同时要重点聚焦“供应链、交付”。李斌还在此次会议上提到其对蔚来长期竞争力的思考,核心在于将短期冲刺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系统性地构建“体系能力”。
确实,对于年轻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构建“六边形”稳固的体系竞争力才是看不见的“护城河”。
譬如在不少企业追求速度推出流量车型的时候,零跑坚持全域自研,以“慢速度、高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默默从第二梯队到如今变成真的“领跑”。
在这方面,蔚来的坚持也显而易见,十年已经累计超过600亿元研发投入。只不过,相对于零跑以高性价比的低价车进入的跑量市场,对标BBA定位高端的蔚来要收获成果需要更多时间。
不过,当技术到位,相应车型的调整也变得水到渠成。蔚来汽车过去在技术层面的投入开始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自研的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等“新三大件”,不仅在全新ES8、乐道L90等车型上实现搭载,更通过芯片与整车系统的深度协同,优化了交付周期与硬件成本。
面对生死关头,创始人李斌多次强调“公司体系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去年开始为此准备,推动业务梳理出15个公司级体系能力,并以此为基础今年年初即推进CBU机制。
在补能网络方面,截至10月底,蔚来已在全国建成超过8300座充换电站,其中换电站超3500座,高速换电网络覆盖全国95%以上的高速主干线。“换电县县通”在多个省份的全覆盖,不仅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也成为消费者选择蔚来的关键决策因素之一。
从8月至今连续三月的持续增长,正是系列技术积累、改革成果集中体现。
「点评」
因此,若回到最初的问题:蔚来10月销量的爆发,真的只是因为押对了大三排SUV吗?
从表面看,全新ES8与乐道L90确实成为了推动销量增长的重要抓手。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两款产品的成功,离不开蔚来在技术研发、补能网络、多品牌运营等方面的长期积累与协同发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蔚来要实现Q4盈利目标,今年第四季度三大品牌累计交付目标为15万辆,即单月交付量需达5万辆。如今月销首破4万,或成为蔚来体系竞争力进入释放阶段的信号,但距离盈利仍需要“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