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3 19:44:50 股吧网页版
储能,下一个春天!破“内卷”后增量红利到来,将如何重塑光伏与锂电池供需版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68%,储能行业的增速再度震惊行业。

  据《中国信息化周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正成为中国储能出海的主要战场。国内方面,取消强制配储后,因容量电价政策提升项目IRR(内部收益率),企业配储意愿不降反增。

  当新能源企业深陷价格战,储能正是一把破“内卷”的利器。多家光伏锂电企业今年上半年揽获储能大单,储能业务收入大增,多家企业受访时直言储能订单充足。储能曾处“配套赛道”,但正成为新能源赛道的新热点,并重构光伏锂电供需格局。

  从“配套”变主角,储能正经历全球爆发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达170GWh,同比增长68%,其中国内新增并网82GWh,同比增长61%,海外储能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

  订单端同样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海红利在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身上凸显。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29GWh,同比增长70%;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在总出货量中占比30%,海外订单超4GWh。

  近日,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储能市场增长受多重因素推动。

  “一是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中、美、欧三大传统市场需求提升,中东等新兴市场基于国家级能源战略,带动GWh级新能源及配套储能项目需求爆发,形成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二是储能商业模式趋于成熟,欧美、澳洲等发达市场依托成熟电力市场机制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2025年告别‘政策强配’,转向‘价值探索’,关注参与电力交易创造收益,电站项目逐步跨越盈利拐点,迎来商业化良性运转;三是技术迭代驱动成本下探,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低于2毛钱,经济性增强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为应对市场需求,远景加速产能布局。“全球在运的10个电芯制造基地中,有5个具备储能电芯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美国田纳西的工厂今年4月正式投产,成为北美首条本土建设的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线,目前正加速爬产。配合中国沧州基地大电芯的产能爬坡,我们预计明年交付量将实现翻倍增长。”田庆军称。

  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05%,超光伏逆变器成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储能业务方面,公司称,前三季度储能发货同比增长70%,与市场装机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储能发货结构显著变化,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3%攀升到83%,海外占比提升。“这也是储能毛利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

  今年前三季度,国轩高科动力和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约63GWh,同比增长近50%,其中约30%流向了储能电池。公司称,储能业务增长受益于储能“136号文”发布后驱动的市场化转型,经济性配置成为核心驱动力,国内大储市场增长持续性较强,需求持续释放。

  破“内卷”下抢增量,光伏锂电企业押注储能新赛道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光伏锂电企业进军储能赛道,并多次中标大单。今年4月,宁德时代中标中核临翔200MW/400MWh储能电站二期,中标金额1.03亿元;赣锋锂电、亿纬动力于今年8月中标内蒙古能源集团4个储能项目;10月,阳光电源中标中电建四川16MW/32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天合储能获欧洲超1GWh储能销售合同。

  那么,对于那些在储能领域尚未布局或深耕不足的光伏企业来说,此时入局,算晚吗?

  10月30日,光伏行业业内人士向每经记者分析:“对光伏一体化企业而言,储能经过前些年技术积累和迭代,已到厚积薄发起点,此时入局不算晚。一方面可实现垂直一体化延伸,配套下游电站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现增收;另一方面能通过并购吸纳优质储能公司,推动储能行业整合和优胜劣汰。”

  该业内人士同时强调:“储能并非光伏行业‘内卷’唯一解,也不是最重要一环。光伏产能最终出路在开源节流,首先要拓宽全球市场和应用场景,其次通过技术淘汰落后和同质化产能。”

  今年,国轩高科布局的“干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单舱能量达到20MWh,在2025年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获超3GWh意向订单。国轩高科仍在进一步布局储能方面产能,10月28日,公司披露,目前的在产有效产能大概130GWh左右,到2027年公司规划产能300GWh。结合市场需求及拓展情况,公司新增产能主要聚焦于以快充和大尺寸储能电芯为代表的第三代、第四代等新一代电池。

  田庆军称:“当前远景的储能电芯产线正全线满负荷运转,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远景储能国内多个GWh级项目交付,二是海外头部集成商全球订单的快速释放。”截至上半年末,远景已累计交付了超50GWh储能电芯产品,当前电芯出口比例超过50%。

  光储龙头阳光电源主营业务正在向以储能为主导切换,并开启了新一轮的业绩爆发周期。在最新的投资者交流中,阳光电源预计今年全年储能出货量在40GWh~50GWh,并预计明年全球储能市场依旧能保持40%~50%增速。

  光伏、风电企业入局储能,对储能企业并非全是竞争。前述光伏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光伏、风电企业进军储能,不仅能为储能行业带来增量下游市场,也能推进产业并购期间优胜劣汰,倒逼储能企业提升技术与服务能力。”

  10月30日,德业股份董秘刘书剑向每经记者称:“过剩产能要靠新增需求消化,算力快速发展会带来储能需求快速增长,电力是算力基础。”他还透露:“服务器电源只是我们考虑的方向之一,跟逆变器技术存在一定共通之处,SST(固态变压器)除用于数据中心也可用于微电网场景,跟现有产业比较协同。”

  主营光伏逆变器的锦浪科技,今年上半年储能逆变器营收7.93亿元,同比增长313.51%,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不过,11月3日,锦浪科技证券部相关人士向记者称,目前储能业务以储能逆变器为主,目前暂未有新的储能方向业务规划。

  11月3日,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向威力向记者表示:“当前政策对光伏企业发展储能业务形成多重利好,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支持、应用场景拓展、产业协同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国家层面,《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并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为光伏产业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同时,政策强调通过储能系统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升能源系统稳定性,间接促进光伏能源占比提升。”

  新能源与储能发展螺旋式上升

  光伏组件、锂电池产能过剩是行业长期痛点,储能爆发成缓解压力重要力量。储能系统主要以锂电池储能为主,光伏逆变器技术与储能变流器(PCS)同源,光伏、锂电企业剩余产能理论上可向储能领域转移。

  阳光电源指出:“在新能源达到一定比例后,需要靠储能来平衡,储能增加后又给新能源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新能源和储能基本上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逻辑,这个逻辑也一直在欧洲、美国、亚太等很多市场演绎。”

  此供需格局下,储能承接光伏锂电优质产能作用显现。国轩高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及储能总出货量63GWh左右,约30%流向储能领域。公司称,储能电池订单充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未来产品迭代做好准备,正加速推进唐山、金寨等基地的储能产能扩建。

  储能行业高速增长中暗藏风险。田庆军向每经记者强调:“2025年将是储能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前,行业仍需警惕非理性低价竞争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据我们了解,近三分之一的系统集成商正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这种恶性竞争模式已开始向海外市场蔓延。这不仅严重威胁储能电站的安全与效益,更可能削弱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

  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田庆军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坚持质量底线,构建良性生态。市场爆发期更应把产品安全与可靠性放首位,坚决抵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低价竞争;其次,加快技术迭代,推动降本增效。当前行业经历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电芯技术跃迁,新一代电芯有望降低系统成本约40%,推动大容量电芯规模化应用是储能平价关键路径。最后,完善产业机制,引导有序发展。建议建立产能预警体系防范无序扩张,同时加快完善电力市场规则,通过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等多元化收益渠道,构建‘优质优价’市场环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