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共建开放包容充满韧性的中国产业链”平行论坛上表示,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要坚持创新融合,激活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动能。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创新驱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让产业链“活起来”“强起来”。要深化开放共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生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优化配置,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同时,要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要聚焦自主可控,筑牢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根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发挥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深化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牵头组建产业联盟,高效推进供需对接,带动上中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共建开放包容、充满韧性中国产业链”的实践中,中央企业应持续发挥好以下四个作用:一是战略引领。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发挥好对重点产业链的托底保障作用,紧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强战略预判,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产业的布局发展,以自身转型升级牵引我国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二是生态构建。中央企业要着眼产业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通过加强需求牵引、搭建开放式平台、创新协同模式、构建价值共享机制等方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三是资源组织。中央企业要发挥统筹协调优势,打破信息孤岛、资源壁垒,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把资源集中到产业链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关键供给。中央企业要持续强化技术、标准、场景、要素供给,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行业标准制定、应用场景开放等方式,降低产业链全链条的交易成本和创新风险,引领产业链高水平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