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援引埃菲社报道,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八国部长2日在视频会议上决定,自12月起增加每日13.7万桶石油供应,同时宣布2026年1月至3月将不再逐月增产。
自今年4月起,欧佩克+每月均维持稳定的增产步伐。然而,明年1月至3月期间暂停增产的决定,标志着欧佩克+自今年4月以来首次打破其增产的连续性。
欧佩克表示,鉴于当前石油市场基本面健康且全球经济前景稳定,该组织致力于维护市场稳定,并据此调整了产量。
11月3日,国际油价盘中小幅走高。布伦特原油期货、WTI原油期货分别升至每桶65美元、每桶61美元上方。
眼下,市场普遍对国际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风险的加剧表示担忧。9月,经合组织石油库存已悄然升至28.78亿桶,不仅较增产前明显回升,且已超出五年均值1亿桶。国际能源署预计,2026年可能出现创纪录的石油过剩。
“全球石油市场正站在从‘修复供应’转向‘防范过剩’的临界点。”52HZ航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钟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欧佩克宣称要修复的“资源紧张”局面正在消失,而支撑其持续增产的逻辑基础也随之动摇。
钟健认为,市场参与者应当敏锐意识到,当前的关键已不是欧佩克能否完成新一轮增产,而是其何时会基于库存压力而启动减产。尤其是以沙特为代表的主要产油国,已通过增产再次有了200余万桶以上的“减产托价”的政策空间时,从增产转向减产是随时可行的事。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长期而言,产油国“利重于量”诉求未改,欧佩克+在短期牺牲价格以争取市场份额后,再平衡压力有望推动新一轮协同达成。
短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的另一关键供给影响因素为两大石油公司面临的制裁情况。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10月22日宣布美国制裁俄罗斯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并敦促俄罗斯与乌克兰立即停火。民生证券研报认为,总体来看,一方面,此次美对俄制裁力度较大,对俄的理论出口量影响接近50%;另一方面,美印两方的态度加大了市场对此次制裁导致原油供给收缩的担忧。
另据了解,8个欧佩克+成员国将于11月30日再次举行会议,当天也将举行欧佩克+全体会议,以审查2026年的产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