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雪)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如何守好这笔钱,是关键课题。11月3日晚,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正式挂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工作的通知》,打出监管“组合拳”,将分三步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一道针对超量开药、倒卖医保药品的智能监管防线。
明确三步走锁定易倒卖药品
根据通知规划,这场监管升级战将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到2025年底,全国试点地区将首批50种易被倒卖回流的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范围;
至2026年6月,这一范围将在全国各省份扩大至至少100种药品;
最终在2026年底前,实现对重点监测药品的智能监管全覆盖,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监管机制。
精准画像紧盯三类重点
记者注意到,此次智能监管并非“大水漫灌”。监管系统将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模型,紧盯三类重点药品:案件高发药、基金消耗大的异常增长药、倒卖获利空间大的药。
捕捉三种异常行为:无正当理由超量购药、跨机构重复购药、频繁或冒名购药。
精准锁定三类重点对象:涉嫌违规的参保人员、超量开药行为集中的医药机构及科室、以及协助违规开药的医务人员。
系统将通过数据分析对涉嫌违规者和机构进行“画像”,并将其纳入重点审核监测名单,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前提醒、事中拦截”的关口前移。
宽严相济保障合理用药
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通知也充分体现了政策温度。
监管将严格区分合理用药与违规行为,尊重医学规律和临床实际。对于因诊疗需要产生的超量开药,以及因出差、旅行、节假日等产生的合理备药需求,将根据客观实际放宽限制。特别是对长期处方,其单张处方的药量和金额将不受限制,确保不影响患者正常治疗。
在处置上,对主动自查自纠、退回资金的机构和参保人依法从宽处理;而对性质恶劣、屡教不改者,则将坚决查处、曝光,并可能面临暂停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等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