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弘元绿能(603185.SH)披露的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关注。
公告显示,弘元绿能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85.5%;归母净利润5.3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另外,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85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扭亏。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与多数光伏行业企业相似,弘元绿能在过去两年中因行业供需调整及产品价格下行,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而本次三季报业绩不仅较今年上半年明显改善,亦远优于部分亏损数十亿元的一体化光伏巨头。
伴随业绩发布,弘元绿能股价持续呈现上涨势头。Wind数据显示,11月4日上午11时后,弘元绿能股价出现涨停,报收32.43元/股,近五个交易日涨幅超41%,总市值攀升至220亿元。
对于股价异动,弘元绿能已于11月1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并提醒公司股票上涨过快可能出现下跌风险。
行业层面,2025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出现小幅上升,特别是上游环节反弹较为明显,这也使得不同环节的企业业绩表现出现分化。
针对业绩变化,弘元绿能方面指出,主要得益于光伏产品较去年同期价格上升及出货量增加。同时,记者从弘元绿能人士处获悉,2025年三季度相比二季度,光伏各个环节价格均有所抬升,公司硅料和硅片涨幅明显,同时整体出货量提升。
根据第三方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现上浮趋势。以9月25日当周为例,多晶硅(致密块硅料)、硅片(183N型)、电池(183N型)和组件(TOPCon双玻型)环节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1元/kg、1.35元/片、0.32元/瓦和0.693元/瓦。相比2025年年初的价格分别上涨30.77%、14.41%、6.67%和0.43%。
对于弘元绿能业绩表现,有市场观点认为,该公司此前囤了部分低价硅料支撑了其业绩增长。
上述弘元绿能人士对此并未否认,并指出:“这算是部分原因。”该人士还进一步透露,目前公司自产的硅料占比70%左右,另有30%需要外部采购。
财务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弘元绿能营业成本为48.0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57.09亿元)减少了9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弘元绿能于2004年涉足光伏领域,最初从事光伏专用设备制造,2019年切入硅片环节。2022年,弘元绿能顺应光伏一体化潮流,开启垂直一体化布局,业务覆盖高端智能装备、多晶硅(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等业务。
从营收结构上看,2024年年底,弘元绿能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硅片、电池组件及设备等业务。其中,电池组件业务布局较晚。
2025年7月,弘元绿能宣布托管中国光伏“元老级”企业——无锡尚德,欲借助后者的品牌影响力,开拓组件业务海外市场。
财报显示,2024年,弘元绿能境外收入仅0.91亿元,营收占比为1%。同年,组件销售4.35GW。上述弘元绿能人士表示,目前托管无锡尚德对于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是一个有利补充,预计明年的贡献会更加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行业“反内卷”背景下,弘元绿能曾一度卷入“风波”,被指是“行业自律的负面典型”。
弘元绿能对此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坚决支持国家“反内卷”相关政策,并将以实际行动落实“着力整治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