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晚间,“非洲手机之王”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发布了其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达到204.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0%。然而,这一营收增长并未传导至利润端。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为9.35亿元,同比下降11.06%,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若将时间线拉长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面临的盈利压力则更为凸显。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95.43亿元,同比微降3.33%;而累计归母净利润为21.4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97%,近乎腰斩。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下降46.71%。
这份业绩分化的财报,也揭示了传音控股在其“大本营”非洲市场正面临日益激烈的外部挑战。
全球手机巨头“鏖战”非洲
三季报中,最引人关注的数据莫过于公司前三季度的整体盈利状况。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传音控股的归母净利润为21.48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44.97% 。而另一项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其下滑幅度更为剧烈。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7.31亿元,同比下降46.71% 。
对于利润总额及归母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传音控股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为:“受市场竞争以及供应链成本综合影响, 营业收入及毛利额减少所致。”
传音财报中提及的“市场竞争”因素,正随着其他中国手机厂商的加速“出海”而变得愈发激烈。
非洲,这片曾被视为传音“护城河”的广阔市场,正成为全球手机品牌寻求增长的最后“蓝海”。市场分析机构数据显示,传音虽在2025年第一、第二季度仍以超过40%甚至50%的市场份额稳坐非洲头把交椅,但其“王座”正受到强力冲击。
其中,小米的攻势尤为迅猛。根据小米集团(1810.HK)发布的2025年中期报告,其在非洲市场的表现不俗。小米在财报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其智能手机在非洲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13.8% 。
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内部已成立战略小组,针对传音的强势区域(如尼日利亚、肯尼亚和摩洛哥等)进行精准对标。
除了小米,其他中国厂商也在加速围猎。公开数据显示,荣耀在南非市场也增长迅速,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已占据南非智能机市场份额第二位。此外,三星、OPPO、vivo等品牌也在持续发力,共同挤压了传音的市场空间。
这场“厮杀”正发生在市场的两端:在低端,竞争对手开始涉足传音长期主导的100美元以下市场;在高端,则狙击传音试图突破的150-200美元价格段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厂商之所以在非洲市场如此“卖力”,或许也源于其自身在其他市场面临的增长压力。
以小米为例,根据小米2025年中期报告,虽然其上半年智能手机业务总收入同比微增3.4%,达到961亿元 ,但拆分到季度来看,小米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收入为455.20亿元 ,相较于2024年同期同比有所下滑。
在中低端市场流失、印度等传统优势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加码非洲成为小米的必然选择。小米在半年报中亦强调,2025上半年研发开支达145亿元,同比增长35.8% ;同时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上半年交付新车达157171辆 ,显示其同样在进行高强度的多线作战。
这也意味着,全球手机巨头的竞争压力正全面“卷”向非洲大陆。
经营性现金流增1.6倍,研发投入增长
不过,在盈利数据承压的同时,传音控股本期财报中的现金流量表和研发数据也呈现出两大亮点,揭示了公司在运营管理和长期战略上的布局。
最大的亮点来自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32.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暴增164.66%。
在营收微降、净利腰斩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为何能实现如此增长?传音控股在财报中解释称:“本期到期的原材料采购款较同期下降较大, 采购原材料付款同比减少所致。”
简而言之,公司在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减少。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该项目2025年前三季度支出为450.76亿元,同比减少约61.38亿元。
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另一个佐证。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的应付账款高达161.08亿元,相较于2024年底的132.86亿元,大幅增加了28.22亿元。
这两项数据共同表明,传音控股在报告期内加强了营运资本管理,通过延长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将更多资金留存在公司内部,从而改善了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这种现金流的改善,为公司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了“弹药”。
而这些“弹药”的一个重要投向是研发。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的研发投入合计为21.39亿元,同比增长17.26%。
在净利润同比下降超40%的情况下,公司选择加速地投入研发,显示了其战略决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提升至本期的4.32%,增加了0.76个百分点。
仅Q3单季度,研发投入便达到7.77亿元,同比增长21.22%,增速超过了前三季度的平均水平。
在行业竞争日益同质化、价格战愈发激烈的当下,传音控股选择在盈利承压期强化研发投入,其意图或在于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可能的多元化布局,构建更深的护城河,为其摆脱当前低毛利竞争、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和高端化转型储备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