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果基金创始人、总经理王国斌离世,公司11月3日下午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及《讣告》。
泉果基金表示,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国斌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3日不幸逝世,享年57岁。目前由公司董事长任莉代任总经理职位。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公告发布后,泉果基金官网页面已变成黑白。
泉果基金在《讣告》中表示,王国斌先生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入行最早、并始终坚持在投资一线的资深专业人士之一,其率先提出并引领和实践价值投资理念,并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做资产管理是受人之托,守住‘忠信’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承诺”。泉果基金表示,公司所有员工将继续秉承王国斌的思想和精神,寻清泉,种良木,以投资者长期价值最大化为宗旨,力争交付投资硕果。
除泉果基金总经理外,王国斌还是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红资管”)的创始人、首任董事长,一手创立了东方红资管,并于2013年带领东方红资管拿到业内首张券商资管的公募牌照,成为行业的里程碑事件。2007年,王国斌被评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2022年,其出版个人首部著作《投资中国》。

来源:泉果基金官网
曾带领东方红资管拿到公募牌照,2022年创立泉果基金
王国斌在证券市场从业超过三十年,除了泉果基金创始人、总经理的身份外,也是东方红资管的创始人、首任董事长,君和资本联合创始人。
根据泉果基金公告,王国斌生于1968年2月,浙江金华人。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曾就读于化学系、社会学系、光华管理学院。王国斌在证券行业最早的轨迹,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的头部券商,先后任职于万国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在投行部门以及国际业务部门担任融资经历,随后转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1998年,王国斌正式加盟东方证券,先后在交易总部、证券投资业务总部、受托资产管理业务总部担任负责人,后任东方证券总经理助理,2011年正式出任公司副总裁。
王国斌进入东方证券,担任副总裁期间,公司的资管部门不断壮大,随后正式独立成为一家全资子公司。
2005年,彼时东方证券旗下的资产管理业务总部发行“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东方红”品牌由此诞生。2010年,东方证券出资成立东方红资管,由王国斌担任首任董事长。
2013年,东方红资管的公募牌照获批。至此,东方红资管不仅成为业内首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也成为业内首家拿到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公司,为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彼时行业普遍认为,公募基金业务不再由传统的基金公司独占,行业整体开启了“泛资管时代”,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可以与在公募领域“同台竞技”。
此后,券商行业掀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热潮,申请公募牌照也成大势所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0余家券商资管的公募牌照陆续获批,包含山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招商证券资管、兴证资管等。
2016年,王国斌离开东方红资管,同时辞去在东方证券的所有职务,开启创业之路。其先是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君和资本,主要进行股权投资。数年后,王国斌带领曾在东方红资管的核心人员,共同创立了泉果基金。
根据证监会官网,2022年1月,证监会核准设立泉果基金,由王国斌、任莉分别出资3500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35%,二人同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姜荷泽出资704万元,持股比例7.04%;李云亮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3%。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泉果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37.25亿元,基金数量10只,基金经理有5名。从基金产品来看,多数为混合型偏股基金,其中有7只基金近1年的净值增长超过30%。
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寻找 “幸运行业+能干管理层”的企业
王国斌的“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为业内所称道。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评价中,评价其始终坚持价值投资,致力于寻找“幸运行业+能干管理层”的价值企业;并致力于打造可复制的投资研究团队,他注重过程管理,希望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提升投资成功的概率,为投资人带来稳健回报。
泉果基金在《讣告》中表示,王国斌被业内誉为“企业家型投资人”,怀揣“投资中国”之心,始终积极地看待中国发展,坚定地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
今年3月,王国斌在泉果基金2025年春季策略会的发言中指出,当前市场需关注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同时需警惕短期噪音对长期判断的干扰。
王国斌提到,中国经济的底层韧性来源于完整的产业链与持续的技术创新,而政策定力则为市场提供了托底支撑,呼吁投资者以深度研究为基础,在不确定性中挖掘确定性。
对于中国资产的投资,王国斌则表态,投资中国资产的推动力主要源于中国科技公司在AI和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他指出,中国作为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新生代人才的崛起,以及在高端制造、航天技术、信息通信等领域的突破,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
同时,王国斌认为,短期内无需过度担忧老龄化问题,人口规模优势和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市场提供需求潜力和人才储备,是创新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