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服务与保护机制亟需优化提升。围绕如何构建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具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服务体系,《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胡聪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指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监管层正积极推进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胡聪慧提到,2025年10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政策举措。前期中国证监会2月份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资本市场”,为金融科技与基金投顾融合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与政策保障。
在胡聪慧看来,推动数智技术与基金投顾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系统完备、机制协同、普惠高效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投资者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抓手,也将有效激发居民的财富管理潜能。
数智技术与基金投顾融合
推动投资者服务提质扩面
“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者数量快速增长,但服务体系与之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胡聪慧表示,面向新阶段投资者结构变化与服务需求升级,数智技术与基金投顾服务的结合,正成为推动资本市场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支点。
胡聪慧介绍,技术驱动服务智能化、普惠化。以大模型和数据驱动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正在重塑投顾服务底层逻辑。2025年以来,国内多家基金公司在投研、风控、服务环节引入DeepSeek、Baichuan等大模型。
同时,投顾机制日趋成熟,服务效能显著增强。胡聪慧提到,基金投顾业务自2020年试点以来,已从边缘创新逐渐走向主流服务。2025年起,各大机构加快服务迭代,招商基金“招财乐投顾”、蚂蚁财富“帮你投”等平台在客户持有时长、资产管理规模等方面成效显著,表明系统化、全流程的陪伴型服务有助于改善投资体验。
胡聪慧还提到,传统人工投顾服务成本高、覆盖有限。数智技术通过算法驱动、批量定制和实时响应,实现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当前,AI投顾平台已具备对接全市场基金池、自动再平衡、风险回撤控制等核心能力,有效打通了专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制度技术等多维度发力
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
在胡聪慧看来,立足资本市场功能定位与投资者结构变化,需从制度供给、技术支持和生态建设等维度系统发力,推动形成覆盖广泛、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投资者服务体系。
胡聪慧建议,持续推进差异化、体系化投资者教育工程。投资者教育应向多层次引导转型,建议制定中长期投教战略,明确分群体、分阶段、分场景教育体系。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履行“陪伴式”教育责任,将智能问答、投教日历、互动训练等嵌入服务流程,提升教育黏性和实效性。
同时,引导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稳步扩容。“基金投顾作为连接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应加快建立与其服务相匹配的制度体系。”胡聪慧表示,也可以将优秀投顾纳入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投资场景。
此外,加快推进数智技术在投顾与投教场景的落地应用。胡聪慧提到,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共建数智投顾平台,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定制化、低门槛资产配置服务。比如,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应设置数字化转型绩效指标。
还有,强化投资者保护的制度约束与行为干预。胡聪慧建议,一方面,应完善销售环节合规监管,明确机构不得以过往收益误导宣传,引导机构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干预优化,如设置冷静期、智能弹窗、风险测试阈值等机制。另一方面,健全调解仲裁、支持诉讼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机构功能赋能,提高法律救济效率。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服务好、保护好广大投资者,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胡聪慧表示,进一步系统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理财信心与获得感,也将夯实资本市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