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3 23:01:41 股吧网页版
何为金融开放“核心引擎”?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4期聚焦FT账户新使命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讯11月1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4期活动在上海浦东圆满收官。本期沙龙以“FT账户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主题,来自中外资银行、贸易领域以及高校的专家展开了思想交流和碰撞,深度探讨了FT账户(Free Trade Account,自由贸易账户)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在新政下进一步发挥优势,为全国跨境金融制度创新提供新范式。

  FT账户实现从“1到N”的延伸,精准破解了传统跨境资金收付的多个痛点

  在上海波澜壮阔的金融开放进程中,FT账户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FT账户的诞生源于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改革使命”,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跨境金融部(离岸业务中心)总经理龚剑涛指出,2013年9月,上海首设自贸区时,如何在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与监管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亟待突破的核心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FT账户体系应运而生,历经十一载发展,如今已形成规则完善、覆盖广泛、创新活跃的成熟生态。

  那么,FT账户的市场吸引力究竟如何?龚剑涛表示,试点初期,仅有5家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如今上海地区具备FT账户服务资质的银行分支机构已超过60家。更令人瞩目的是,自2014年试点以来,FT账户已开立超过18万户,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30%,这些数字生动诠释了市场对FT账户的认可。

  在龚剑涛看来,FT账户对上海高水平开放的推动作用,正实现着从“1到N”的持续延伸。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要素的自由流动,资金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流动效率直接决定了开放质量,而FT账户通过账户隔离、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创新设计,精准破解了传统跨境资金收付的多个痛点。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流程繁琐问题,FT账户凭借“一线”自由便利的账户优势,结合线上渠道的高效操作模式,显著提升了支付效率。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龚剑涛特别强调,FT账户内资金可以自由兑换,适用离岸CNH汇率,与境内CNY汇率形成良好互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FT账户有效解决了资金割裂难题。据龚剑涛介绍,通过支持境外放款、跨境借款等业务,企业得以灵活调配境内外资金,减少闲置资金占用。更令人期待的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试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FT新规”)中提出,除证券投资以外的资本项目收支无须登记、无须开立专户、没有额度限制,这将极大提升资金调拨便利性。

  “在服务对象上,FT账户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龚剑涛指出,FT账户除服务境内主体外,还实现了对全球非居民主体的服务覆盖,尤其是对于中资走出去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本外币一体化服务。数据显示,非居民企业通过FTN(Free Trade Non-resident Account)账户办理的跨境收支年均增速超过了40%。

  展望未来,龚剑涛对FT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随着国家将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到新高度,FT账户的发展将进入升级迭代、功能拓展的新阶段。

  “未来,FT账户可能将围绕账户升级、数字赋能、基建完善、区域联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向进一步探索,成为上海对外开放的新引擎。”龚剑涛表示。

  新规支持企业通过FT账户有效支持海外关联公司,优化全球资金配置

  FT账户的创新实践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如何通过FT账户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董事总经理张晓萌立足机构视角,分享了FT账户在企业跨境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与创新。

  据张晓萌介绍,根据开户主体的性质划分,目前FT账户主要有五类,其中三类适用于机构,两类适用于个人。

image

  企业究竟为何对FT账户情有独钟?张晓萌认为,“最大原因在于节约成本。”她回忆,在FT账户设立初期,境内外利差显著,形成了天然的套利空间。这让企业获得了双重选择权:既可以在境内外结售汇利率间灵活选择,也可以在境内外融资成本中择优而行。

  “2014年高峰时期,境内外利差达到200个BP。”张晓萌用具体数字说明,“这意味着企业通过FT账户进行人民币融资,可以直接降低2%的贷款利率。第一批尝试的企业确实节省了可观的财务成本。”

  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成本优势也在动态调整。张晓萌观察到,近年来随着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水平逐步趋同,通过FT账户进行融资的规模有所回落。但她强调,政策的持续性为企业创造了重要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择机而动,在合适的窗口期选择最有利的利率和汇率条件。

  值得期待的是,FT账户的功能或许将迎来新一轮升级。张晓萌也期望,即将出台的FT新规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账户的运用场景。例如,自贸区企业可在一定额度内,获得境内账户与FT账户之间更自由的资金划转权限。目前境内外利差明显,对于跨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可以通过FT账户更有效地支持海外关联公司,利用境内资金优化全球资金配置,从而降低海外融资成本。

  此次新政的另一大亮点,在于FTN账户功能的扩展。张晓萌解释道,此前,FTN账户主要支持人民币业务,仅在结算情况下支持外币。而新政对自贸区内的企业以及海外企业在账户功能的使用上有所放开。从企业反馈来看,他们更为关注这一功能,因为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一倍的所有者权益范围内,自由调剂集团内部的资金,节约集团企业的内部成本。

  中资企业面临全球产能分配和全球资产配置两大主题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交易副总监袁彬同样从企业服务的角度,详细介绍了FT账户在企业跨境融资、投资等业务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企业对FT账户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账户服务方面,除了传统发达国家G7货币外,外资银行还针对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开拓了多种货币在FT项下的账户服务;通过跨境资金池,帮助跨国企业集中管理境内资金成本,优化资金效率,大幅降低管理成本;凭借在新兴市场的网络优势和报价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币种的外汇和利率选择。

  “除支持货币外,外资银行在跨境融资服务方面也实现多项突破,”袁彬透露,除了传统贸易融资,外资银行在双边跨境贷款、跨境俱乐部和银团贷款方面都有创新实践。

  袁彬进一步表示,在汇率与利率风险管理方面,FT账户可以让企业参与到离岸人民币市场,使用CNH(离岸人民币)的外汇以及利率曲线,丰富套期保值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通过全球网络,协同大陆、香港、伦敦、纽约等人民币外汇交易团队,银行可以实现为FT账户企业提供5×24小时的外汇风险套期保值业务。

  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和职业判断,袁彬总结,当前中资企业面临全球产能分配和全球资产配置这两大主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理解出海风险。

  “在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不仅金融机构,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调整美元敞口配置。”袁彬强调,要避免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目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下发,袁彬表示,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支持、加强保险保障体系、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个方面出发,包含18项重点举措,为FT账户体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账户功能提供了明确指引。他认为,FT账户将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渠道,通过完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功能、探索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等创新,助力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与结算中的地位。

  FT账户在交易、融资及衍生品等方面提升了业务操作便利性

  作为深度参与全球贸易企业的代表,埃珂森集团中国区财资总监王昊从企业使用FT账户的角度出发,认为FT账户显著提升了业务操作便利性。

  在结算便利化方面,王昊介绍,如今在一般贸易和离岸贸易项下,企业几乎可以凭指令直接完成结算,绝大多数操作都能通过网银实现,极大提升了业务效率。更值得肯定的是,便利化政策还在持续优化,例如超5万美元的服务贸易可事后核验税务备案表,超期退汇业务免登记等,这些细节改进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除了结算便捷,FT账户的外汇交易功能为企业打开了更多选择空间。王昊指出,FT账户采用外汇离岸价格,这让企业在进出口和离岸贸易中多了一个成本优化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来说,套期保值是刚需。在FTE(Free Trade Enterprise Account)账户中进行CNH远期交易时,由于无需缴纳风险准备金,可大幅降低购汇的保值成本。

  在融资层面,FT账户同样展现出独特价值。王昊谈到,FTE账户的融资优势为海外公司拓展了新渠道,而FTN账户则成为中小银行服务海外客户的重要桥梁。在他看来,FTN账户代表着未来的增量空间,“如何吸引更多海外公司通过FTN账户进行贸易结算和融资,从长远看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展望未来,王昊认为,FT账户作为独立的核算体系,天然具备“风险隔离”的优势,这为更多创新提供了可能。在他看来,除了经常项目,未来可以探索资本项下的改革试点。例如,对于大宗商品企业急需的境外期货套保需求,可以在FT账户内试行“白名单”制度,根据企业贸易量给予一定的外盘交易额度。

  流程和操作的简化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王昊坦言,虽然FT账户结算便利化已达到很高水平,但在离岸转手买卖等特殊场景中,如发生错币种或支大于收时,企业仍面临重复提供交易文件的困扰。他期待未来能借助区块链等新技术,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每笔交易背景,在操作流程上实现进一步简化。

  FT账户仍面临构建与维护成本较高问题,实操层面存在效率提升空间

  学术研究为FT账户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则从学术角度出发,介绍了FT账户的政策效应、市场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马文杰看来,FT账户采取的分账核算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机制具有独特的优势。他分析指出,分账核算单元如同一个透明且安全的“隔离舱”,有效阻断了离岸风险向在岸市场传导,确保了资金在安全前提下实现高效流动。同时,依托穿透式监管,监管部门能够对每一笔交易进行“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测,筑牢合规底线,为各项创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马文杰进一步阐释,相较于其他账户,FT账户在成本与风险管理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真正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运营,不仅降低了综合成本,也有效管控了风险。这一优势在跨境投融资领域得到充分体现:通过“FTE+FTN”模式,既能高效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也能吸引外资机构便捷进入中国市场;而FTU(Free Trade Union Account)账户则为转口贸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结算与融资服务。

  当然,FT账户体系仍有提升空间。马文杰坦言,其构建与维护成本较高,这对业务规模有限的中小银行构成一定挑战,可能影响其参与积极性。此外,尽管账户本身设计高度便利化,但在具体业务识别与判断环节,实操层面仍存在提升效率的空间。

  马文杰教授将FT账户与升级版的EF账户(EF Account: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进行了比较。他指出,二者虽均服务于在岸和离岸市场,但FT账户在实操中通常需逐笔提交合同、发票等全套证明材料,而EF账户在资本项下(除证券投资外)的需要的材料则更为简化。如何借鉴EF账户的优点,进一步优化FT账户的操作流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面向未来,马文杰提出了几点展望。首要的是激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FT账户优势,支持企业出海,并吸引外资通过FT账户投资境内科技企业、绿色资产及商品期货等领域。他建议,可探索向“负面清单”管理迈进,最大限度减少较多手续,追求“监管无感化”的高阶便利化体验。同时,应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实现跨境收款的“秒级到账”。从长远看,推动上海、海南、广东等地同类账户实现“跨区域通办”与功能互认,将有助于避免政策碎片化,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马文杰最后强调,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及大模型等技术,实现更智能、动态的穿透式监管,是夯实风控基础的必然选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