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01:11:41 股吧网页版
文汇时评|警惕打赏乱象中的“情绪陷阱”“情绪猎手”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重点领域,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四方面突出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直播打赏持续引发争议。有老人掏光养老金、看病钱为主播打赏;有孩子拿着父母辛苦挣来的工资给主播刷贵重礼物;有不少“榜一大哥”不惜挥霍重金,与他人竞争,只为维护所谓的面子;还有不少主播,为了吸引更多的打赏,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线,或在低俗擦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或编造炮制剧本、人设,实施情感诈骗。屡禁不止的乱象,反映出直播打赏的当前生态、现行机制亟需整改。

  有网友认为,直播打赏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观众对主播的主观认同、情感投射难以准确估价,因此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管理或引导。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直播打赏确实是一种情绪消费。主播通过才艺表演、知识输出或沉浸式陪伴等形式,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观众通过打赏,与主播进行直接而专属的互动,同时也在社群内获得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得到多维度的情绪价值。

  然而,某些主播打着“供应情绪价值”的幌子,实则是为消费者设置“情绪陷阱”。无论是以低俗表演强行刺激原始欲望,还是以虚构人设、编排剧本欺骗情感,抑或是以刻意渲染的竞技氛围勾起攀比心、虚荣心,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将观众作为“情绪猎物”,实施精心设计的围猎。老人、儿童等辨别能力较弱的群体,特别容易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往往因此蒙受不小的损失。可见,消费者的“情绪失控”,并非完全由“你情我愿”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整治直播打赏乱象,就要从识破“情绪陷阱”、清理“情绪猎手”出发。

  与此同时,平台本身难辞其咎。直播间的“情绪陷阱”,建立在直播平台铺设的底层逻辑之上。唯流量论的推荐算法与运行规则,默许、助长了主播们的诱导行为。对此,只有督促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规则机制整改纠偏,才能有效遏制“一切向钱看”的直播间风气,规范直播打赏的秩序。

  当然,也有必要在消费端织起一张安全网。对于特殊观众群体,应完善身份认证,限制其在直播间打赏的权限,也应进一步健全打赏追回机制,畅通退款渠道,保障其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对直播观众加大提醒力度,引导其增强理性消费的意识,切莫“入戏太深”,以免在情绪泡沫破灭、顿感踩入陷阱后追悔莫及。

  整治乱象,归根结底是让打赏不再沦为算法与套路合谋下的一时冲动,而真正回归基于欣赏与共鸣的良性反馈。唯有如此,网络直播间才能风清气正,网络直播行业才能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