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昌
近日,美团宣布在全国范围上线骑手社保补贴,并首次将骑手的家属也纳入保障,覆盖大病关怀、子女教育基金等项目,这一举措为全国数百万外卖骑手提供了更扎实的保障。在新就业形态成为重要趋势的当下,平台企业正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参与者。
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有对“人”的尊重,尤其要守护好产业链中最基础的劳动者权益。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灵活就业者,是平台生态的“毛细血管”,却曾长期面临社保缺失、职业保障不足的困境。美团此次推出的养老保险补贴,打破了“只有全职骑手才能享受保障”的壁垒,无论是长期跑单的核心骑手,还是兼职的灵活从业者,都能自主选择参保地。这种“更灵活、更包容”的设计,恰恰满足了灵活就业群体的核心诉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每单必保”的职业伤害保障、覆盖全行业骑手的大病关怀,不再将保障局限于“自家平台”,而是以开放姿态惠及整个行业劳动者——这正是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不只是对自家员工负责,更要着眼于行业生态的共荣,让劳动者不再因“灵活就业”的身份被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
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还需要“倾听”与“创新”双轮驱动,让保障真正贴合劳动者的真实需求。此次美团社保补贴提前两个月落地,背后是对上万条骑手建议的吸收采纳;从高温严寒专项补贴,到“骑手之家”“驿站”提供的休憩服务,再到即将试点的“亲子假”“秋收假”,每一项福利的推出,都源于对骑手工作场景、生活需求的洞察和响应。这种“从骑手中来,到骑手中去”的思路,摆脱了企业单方面“施舍式”的福利模式,转而构建起“需求导向”的保障体系。更具创新性的是,智能头盔的研发试点——将防摔警报、疲劳预警等功能融入装备,既解决了骑手配送中的安全痛点,也让“科技向善”有了具体落点。由此看来,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是僵化的“标配动作”,而应借助自身的数据优势、技术能力,精准捕捉劳动者的隐性需求,用创新手段将保障从“基础层”推向“进阶层”,让福利真正“用在刀刃上”。
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应具备“长期主义”视野,推动保障体系从“应急补缺”走向“系统共建”。美团构建的“基础保障+进阶保障+生活福利”模式,并非孤立的政策拼凑,而是一套覆盖骑手工作、生活、发展的全周期保障网络:基础保障守住“底线”,解决社保、工伤等核心问题;进阶保障关注“发展”,通过职业转型教育基金助力骑手能力提升;生活福利温暖“人心”,从体检、餐饮补贴到家庭旅游基金,让保障延伸至骑手家庭。这种系统性思维,正是平台社会责任的高阶形态——不仅要解决当下的痛点,更要为劳动者的长远发展铺路。同时,平台企业还应主动联动政府、社会力量,形成保障合力。此次美团社保补贴的全国落地,离不开各地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这也证明,只有打通“企业发力、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渠道,才能让灵活就业者的保障真正实现“全国覆盖、可持续运转”。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的规模越大、影响力越广,社会责任的分量就越重。他们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者,更应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美团骑手保障体系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范本:社会责任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驱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引擎”——当骑手们不再为社保担忧、不再为安全焦虑、能够兼顾工作与家庭,他们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将转化为平台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最终实现“劳动者受益、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多赢局面。
未来,期待更多平台企业能以基础参与者保障为起点,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的每一个环节:用更开放的姿态覆盖更多劳动者,用更精准的创新回应真实需求,用更系统的思维构建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新就业形态真正成为“稳就业”的蓄水池,让每一位为美好生活奔波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来自平台、来自社会的温度与力量。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