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Choice数据显示,在25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超六成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同比增幅超50%的公司有51家,增幅超100%的达到28家。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各细分赛道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征。智能底盘系统、电子电气架构等高技术、高壁垒细分领域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传统低附加值零部件则在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下相对承压。与此同时,多家企业通过加快海外布局,进一步夯实增长基础。
细分领域分化高壁垒板块领跑增长
从细分领域来看,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板块表现最为突出。Choice数据显示,该领域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整体同比增长27.72%,在各细分板块中排名首位。
受益于电动化放量与海外订单增长,亚太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73亿元、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24%、109.12%。亚太股份在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重点布局的“角模块”方案集成了轮毂电机、电子机械制动(EMB)、底盘域控制器等多项核心部件,在打破传统结构限制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车辆的应用场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底层支撑。
齿轮类核心件企业双环传动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8.98亿元,同比增长21.73%,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22%。公司表示,尽管传统燃油车齿轮业务板块业务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车用齿轮产品增长趋势明确,在公司业务板块中占比最大,且第三季度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同轴减速箱技术逐渐成为新能源厂商的主流解决方案,双环传动正与多家客户进行同轴减速箱齿轮传动件的开发合作,目前已稳定量产交付,明年产能有望持续提升。
与之相比,车身附件及饰件、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板块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61%、13.79%。
其中,菱电电控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472万元,同比增长815.3%。公司EMS产品已批量供应理想、江淮、零跑等车企,并切入广汽、长安、吉利、长城等主流整车厂的供应链体系。菱电电控表示,公司当前正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并深度参与了部分主机厂客户的海外本地化项目。
轮胎与轮毂板块仍处于结构调整期。数据显示,该板块前三季度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86%。相关企业正通过海外布局、产品升级等方式应对竞争压力,但整体业绩表现依然相对承压。
“从细分赛道来看,壁垒较高的零部件通常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价格下行压力相对可控。”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因技术复杂度高、客户黏性强,在当前行业切换中依然表现稳健;而参与者众多、技术壁垒相对薄弱的轮胎、打铁件等零部件更容易受到整车厂‘年降’压力影响,利润压缩更为显著。”
智能化提速技术型企业加速成长
随着智能座舱、车载显示、底盘域控制等系统方案大规模应用,具备研发优势与集成能力的企业正加速抢占市场,构建竞争优势。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头部企业在智能化产品订单增长、客户结构优化等方面均释放出积极信号。
在车载显示领域,深天马A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6.63亿元,同比增长11.03%;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3.1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倍。深天马A表示,公司车载显示产品已基本实现国际主流品牌全覆盖,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上半年面向国际头部整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发展势头强劲,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
在智能座舱板块,德赛西威持续领跑。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23.37亿元、归母净利润17.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72%、27.08%。受益于市场对辅助驾驶功能需求的提升,公司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提升与传感器业务快速放量,智能天线、摄像头、雷达等产品已获得多家国内外车企新项目订单。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德赛西威在座舱域控领域的累计装机量达89.7万套,以15.9%的市占率位列行业第一。
在智能底盘方面,万安科技正从传统制动产品供应商,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的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方向拓展。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60亿元,同比增长13.93%。
万安科技董事长陈锋表示,除了乘用车市场之外,智能重卡等商用车赛道正在为智能底盘系统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目前,万安科技乘商用车领域已覆盖一汽、东风、中国重汽、陕重汽、比亚迪等国内外多家客户,产品平台化和集成化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