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专家认为,这既是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路径,更是激发市场活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位专家表示,“十五五”期间,有关部门应多措并举,加快推动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促进股权债券双轮驱动,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元的融资渠道,提升创新资本的形成与配置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股权融资提质激活创新动能
中国股权融资市场正迎来“千帆竞发春潮涌”的崭新局面——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包容、高效的融资平台。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我国经济亟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要通过制度改革为‘硬科技’企业开辟融资通道。”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作为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助推器”,当前资本市场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加速产业创新整合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如前沿科技领域企业甄别难度大等。
面对挑战,市场各方凝心聚智,共绘发展蓝图,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适配性,合力构建良好生态。
持续提升包容性,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陈雳表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将是以科创板、创业板为抓手,推动更多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合力构建良好生态,持续提升中介机构高标准专业化服务能力。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总经理张青表示,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与估值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形成“科技突破-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重点支持“从0到1”的原始创新项目,尤其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专精特新”企业与“独角兽”企业。
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未来,在募资端,有望进一步拓宽耐心资本来源,破解资金结构瓶颈;在投资端,聚焦硬科技赛道,强化产业赋能能力;在退出端,完善多元化渠道,提升资本循环效率,为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动力。”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分析。
发挥债市功能扩大有效投资
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创新与体系完善同样被寄予厚望。
迈向“十五五”,业内人士建议,应从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科创和绿色债券等方面入手,更好强化债券市场功能发挥,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盘活存量、扩大有效投资。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应完善多层次的债券市场框架。完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
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丰富债券品种,满足不同融资需求及投资者投资偏好。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建议。
大力发展科创债券。东吴证券认为,随着我国科创债市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在市场体量上或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市场结构上或向美国等成熟海外市场靠拢,如科创债发行期限将进一步拉长,发债主体信用资质将进一步多元化,发行主体中从事高科技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多。
大力发展绿色债券。专家认为,可参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技术专利分类体系等标准体系,探索制定债券市场支持绿色科技创新目录,明确绿色低碳技术识别认证标准,完善环境效益核算技术方法,引导债券资金支持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广第三方评估认证,强制披露资金使用效益。
股债联动发力释放协同效能
股债联动,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正展现出“1+1>2”的协同效应。科创可转债项目的落地、REITs产品的热销,都是这一创新模式结出的硕果。
加强股债联动,目的在于优化风险分担与融资结构,让高风险、高成长的初创企业获得融资,帮助成熟期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以期为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概念到产业的突破提供核心引擎。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仍需进一步创新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工具、完善风险对冲机制。
展望“十五五”,预计相关部门将探索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债券,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科创债获得资金融通,助力降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成本。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表示,今年央行、证监会推出了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债券市场产品有望持续丰富、规模进一步扩大、活跃度或将明显提升。
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以REITs为例,监管人士表示,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领域项目发行REITs,促进盘活存量资产,支持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股权与债券市场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协同、推动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相信随着“十五五”规划逐步落地,一个更加成熟、更具韧性的直接融资体系将“直挂云帆济沧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