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汽笛声声。西起和田市,东联若羌县,一列列钢铁巨龙在两条“绿带”的映衬下,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2022年6月16日,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长达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正式“闭环”。作为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这条全长超825公里的和若铁路不仅结束了南疆多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更绘就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出行便捷
“从且末去和田,坐大巴大概要12个小时,坐火车则不到7个小时。”家住且末、工作在和田的买合甫孜汗·艾尼运说,自从有了火车,休息日就能往返两地。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曾因地理位置偏远,被称为“天边小城”。这里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交通条件落后。买合甫孜汗·艾尼运告诉记者,以前许多当地人不敢出远门,如今且末县建起机场,通了高速公路,和若铁路开通后,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求学、群众就业都更方便。
2022年6月起,乌鲁木齐站与和若铁路和田站相向开行旅客列车,使乌鲁木齐至和田经若羌、且末等地实现22小时内通达,和田至若羌约9个小时就可到达。去年年初,乌鲁木齐至和田经若羌、且末等地的旅客列车运行线路延长至喀什,并增加多个停站,进一步满足了沿线居民出行需求。
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的形成,吸引了多地游客环游壮美南疆。为助推南疆旅游经济发展,新疆铁路部门开行多趟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专列。该旅游专列全程近4000公里,途经南疆多个地市及景区,游客可乘坐火车领略南疆风光。
来自西安的游客王锦告诉记者,国庆假期,她和朋友从乌鲁木齐出发,坐着火车体验沙漠风光和沿线风土人情,“这趟旅游专列沿线的景区都很吸引人,我们去了和田夜市打卡,还游览了喀什古城”。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新疆铁路部门已开行旅游专列70列,旅客发送量达1.76万人;开行环塔旅游专列24列。
物流高效
“以前要先把煤从和田运到喀什,然后再通过火车运送出疆。”新疆达炜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说。和若铁路开通后,煤炭运往西藏、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更便利,运输时长比之前节省近一半,成本也节约近三分之一。
作为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便捷通道,和若铁路与格库铁路组成东西向交通大干线和国际大通道,与南疆铁路构成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网。如今,南疆的货物不仅可经南疆铁路、兰新铁路进出疆,也可经和若铁路、格库铁路进出疆,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和若铁路的运行使南疆货物出疆路程缩短1000公里,若羌红枣、且末硅石等货物的物流成本降低40%。”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陈健说。
新疆铁路部门对该线路给予重点支持,让货物流通畅起来、快起来。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货运列车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开行,运输货物品类也从开通初期10多种扩展到现在100多种。
“以往,我们通过铁路把化肥运至和田后,从站台短驳运输到库房,再通过汽车二次转运分拨。这次通过铁路直接运到县里,省去了中间环节,每吨节省成本大约70元至80元。”新疆疆南希望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田分公司经理希艾力·卡生木说。
洛浦的地毯、策勒的石榴、于田的大芸……和若铁路如同一条贯穿南疆特色产业的“致富走廊”,拉动了沿线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据悉,和若铁路开通以来,共发送红枣、煤炭、粮油等地产货物超10万吨,到达民生、建材等各类物资逾50万吨,不断为沿线县市的乡村振兴赋能。
治沙环保
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线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的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
为防止沙害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和若铁路在建设初期就实施“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全新理念。
“修建固沙防沙草方格5000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296.1万株,造林面积达11.4万亩”。这是新疆铁路部门建设和若铁路期间的一组数据。
如何让绿色长廊在沙漠中站住脚,是和若铁路在可持续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
新疆铁路相关部门在铁路沿线近300公里的主要绿化区段实施分段管理,指定专人对沿线苗木情况实时进行检查管养。负责和若铁路和田至于田段植被养护的喀什基础设施段策勒综合维修车间主任宋福告诉记者,和若铁路全线挖设了131口水井,每口水井都配备了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操纵灌溉,既保证了植株用水需求,也不造成水资源浪费。
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主要风季长达7个月,植物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每年春秋两季,铁路工作人员会集中对缺损地段进行补种。从建设之初至今,和若铁路全线陆续补种灌木近400万株、乔木36万株,植株存活率约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