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06:37:01 股吧网页版
创新育种提产能
来源:经济日报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从挽救新中国粮食危局的“碧蚂1号”到精准匹配的“定制芯片”,从黄淮麦区的品种主导到北方旱区的技术革新,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农业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融入广袤田野,化为沉甸甸的丰收果实。

  走进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馆,该校小麦育种的历史如麦浪般层层铺展。赵洪璋院士育成的“碧蚂1号”曾创下单个小麦品种年推广面积9000万亩的纪录;李振声院士的“小偃6号”开启了远缘杂交育种的新纪元;再到“西农979”“西农511”三次入选国家优良品种,创新的火炬代代相传。

  西农小麦育种的创新步伐持续加速。2025年,12个新品种一次性通过国家审定,类型覆盖半冬性、冬性、春性,在抗倒伏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这些为不同生态区“量身定制”的品种,丰富了我国小麦品种的多样性,提升了产能潜力。截至目前,西农小麦系列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8亿亩,为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种源支撑。

  在位于杨凌示范区五泉镇官村的玉米试验基地,西北耐密抗逆宜机收玉米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现场,金黄玉米棒堆成小山,学生们仔细核对编号条码,将对应编号网袋打开,取出玉米,量穗长穗粗,再数穗行数、行粒数,每个玉米棒都不放过。师生们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让科研数据对接生产需求。正如学校玉米团队副教授朱万超所言:“今年的播期干旱、授粉期高温干旱、收获期连续阴雨的极端天气,对育种工作来说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数据积累,有助于筛选出经得住极端天气考验的新品种,为稳产增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正是这样严谨的科研态度,西农的玉米育种才谱写出高产传奇。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36”,作为陕西省首个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与“陕单650”等系列品种共同破解了西北旱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难题,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机器一过直接收籽粒”。

  “以前玉米成熟后要人工掰棒、晾晒,现在机器一过直接收籽粒,每亩能省200多元工钱。”定边县种粮大户高海宽说,他靠着600亩玉米和配套技术年纯收入达60余万元。优质品种的成功选育与推广,不仅提升了玉米单产,更推动了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方式的变革。

  技术集成良种良法,释放增产潜能。“好种子要有好技术托底,才能发挥最大潜力。”王东教授团队的这一理念,在“吨半粮”高效栽培技术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该技术集成高质量耕播、精准水肥调控等关键环节,即使在2025年遭遇严重干旱及倒春寒、高温等多重逆境下,三原县陂西镇“吨半田”种植的“西农877”仍实现亩产775.1公斤,连续6年单产超700公斤,较传统模式增产9.2%至18.9%,同时节水35%、节肥20%,每亩增收节支超200元。

  针对陕北旱塬,西农团队研发的“一增三改一防”技术模式,通过密植品种、缓释肥、覆厚膜、机械化“四大技术”集成,使玉米亩产从500公斤跃升到900公斤至1000公斤。同时,培育的“陕单650”和“陕单660”分别于2023年和2025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成为国家主推的苗头型玉米良种之一。

  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杨凌示范区着力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打造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成立由院士专家领衔的种业、果业等8个产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全国特别是旱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成效显著:示范区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50%以上,123个动植物品种权实现交易转化。

  杨凌示范区建立了以小麦、玉米、油菜等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新增国审农作物新品种56个,13个(次)入选国家农业生产主导品种。通过连年举办新品种观摩会、新建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51.2万亩,杨凌良种已推广至国内23个省区和多个上合组织国家。

  技术辐射效能不断提高。杨凌示范区成立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动态优化350个推广基地,开展耕地地力提升、数字农业等创新技术试验示范,示范推广面积达1.2亿亩,年示范推广效益超300亿元。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深入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在育种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引领性突破。例如,成功解析棉子糖调控玉米耐旱机理、创制耐旱育种新材料,发现全球首个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并成功应用于田间试验等,为突破生物育种技术瓶颈、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