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巨头正在加速拓宽储能版图。澎湃新闻11月4日获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近日与LG化学签署关于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协议。双方将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低速电动车市场,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材料,加快商业化进程,拓展钠离子电池商业模式,并在未来扩大至新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合作。
钠离子电池有着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相较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和价格优势,安全性和充电速度更优。在低温环境下,钠离子电池容量衰减较少,性能优于磷酸铁锂电池,且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在近年来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浪潮中,锂电池炙手可热,钠电池仍徘徊于市场化边缘,其成本与性能仍待持续突破。此前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未来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
据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的钠离子电池市场将从2025年的10GWh增长至2034年的292GWh,年均增长约45%。到2030年,预计中国市场占据全球钠离子电池制造量9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等专家建议,钠离子电池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瞄准混合动力汽车、UPS、调频储能、铅酸替代等应用场景。
中国石化董事长侯启军表示,此次与LG化学合作开发钠离子电池材料,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企业愿景,努力建成洁净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供应商。
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石化近年来在充换电领域步蹄疾稳,在推动自身传统加油站向综合加能站转型的同时,与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合作紧密。
今年4月,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签署产业与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0000座。中国石化方面彼时透露,下一步将就换电、零碳、微电网、车生态、电池材料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同时结合产业合作落地推动多层次资本股权合资合作,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基石投资者领投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