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盛虹(000301.SZ)交出一份盈利显著改善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达到1.26亿元,相比上年成功实现业绩反转,显示出业绩持续向好的态势。
在石化行业整体景气度低迷的背景下,东方盛虹凭借其独特的“油头、煤头、气头”全覆盖产业链优势,正走出一条从传统能源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的升级之路。
行业逆境中的盈利韧性
根据三季报,东方盛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1.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108.91%,成功扭亏为盈。
另外,公司现金流状况的大幅改善。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17.88亿元,为企业日常运营和战略投资提供了充足血液。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31.55亿元,体现出公司在回款能力上的稳健表现。
根据财务分析,公司前三季度的整体毛利率为9.92%,比去年同期的8.58%增加1.34个百分点,在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中保持了一定的盈利空间。
今年以来,石化行业在供需两端面临多重挑战,原油价格呈宽幅震荡、中枢下移趋势,部分下游行业需求阶段性承压,今年前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70.9美元/桶,同比下降14.4%。叠加国际贸易摩擦升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导致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东方盛虹盈利水准的提升更显难能可贵。
公司能够实现毛利率的逆势增长,部分也得益于其精准的成本管控能力。前三季度东方盛虹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较同期削减,整体期间费用为4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1亿元。
多元产业链驱动价值增长
东方盛虹业绩提升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全产业链布局与产品结构优化。公司已成为国内独特的具备 “油头、煤头、气头”三种烯烃制取工艺路线全覆盖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这种多元化的原料结构,使公司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产方案,有效抵御单一原料路线的市场风险。
目前,公司依托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240万吨/年的甲醇制烯烃(MTO)及70万吨/年的丙烷脱氢(PDH)装置为上游平台,构建起涵盖烯烃、芳烃、聚合物及高端新材料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的“1+N”产业布局。
新能源板块方面,公司坚持EVA+POE的布局同步推进。2025年上半年,公司2套各20万吨/年的EVA新装置建成投产,公司EVA总产能已经达到90万吨,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另外,公司10万吨的POE工业化装置也于9月建成投产。
在产品端,公司持续向高附加值及高端精细领域延伸。公司下游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涵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TG、CHDM、EC/DMC、POSM及多元醇等众多种化工品种,有效延伸了公司炼化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在苯、C2、C3等产品的下游产业链布局深度。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革命的必经之路,未来炼化行业少油多化、全链布局、创新驱动成为发展趋势。东方盛虹积极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还成功建成了两条全球首创的绿色产业链:一是用二氧化碳生产聚酯纤维,其碳排放相较原生丝减少28.4%;二是用废弃矿泉水瓶生产聚酯纤维。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环境效益的平衡。
数智赋能重塑传统化工
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东方盛虹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今年以来,公司已成立AI事业部,通过集约化管理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公司核心业务,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确立了 “对内深度赋能、对外寻求突破” 两大AI技术应用核心方向,正全力构建 “物理东方盛虹”与“数字东方盛虹” 融合交互的数字化智能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工业智能体技术应用,通过数智化技术实现对复杂工业装置的精准操控。
东方盛虹认为,以人工智能驱动公司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赋能主业,公司持续研发并探索深化“盛虹智能平台”的应用,通过部署深度智能体等核心技术,精准作用于生产、供应链、安全环保等关键环节,将AI技术切实转化为可量化的经营效益。
在智能制造方面,今年内,子公司盛虹炼化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智能工厂和斯尔邦石化醇基多联产智能工厂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盛虹炼化还基于“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举措,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充分体现了公司在促进工业稳增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机构对公司的未来也持乐观态度。国海证券在其最新研报中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认为公司持续培育绿色负碳产业链,长期成长性值得期待。中银证券则指出,随着1600万吨/年炼化装置逐步进入高负荷稳定运行阶段,公司全产业链原料平台有望充分释放协同效益,助力单位能耗与生产成本持续优化。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近期实施了一系列增持计划。5 月,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告已经完成以自有资金和专项贷款增持公司股份计划,最终完成增持金额 20.20 亿元。6 月,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再次公告计划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 亿元,不超过 10 亿元,根据9月公告,目前增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