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4日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国资盘活路径,叠加各地化债工作持续推进,10月城投债市场在化债与转型两大主题上交出了优化答卷。
财联社据相关渠道梳理,10月城投债发行规模3987.86亿元,同比下降9.38%,但净融资缺口环比收窄81.57%,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2.29%,仍保持低位;此外,城投的退平台进程在10月份亦明显提速,折射出城投行业正经历结构性与制度性的深刻重塑。
城投债净融资负59.38亿元,但环比改善,利率低位运行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10月全市场共发行城投债597只,规模合计3987.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63只、4400.49亿元分别下降9.95%与9.38%。尽管发行端整体收缩,但净融资状况呈现边际改善。
当月,城投债净融资为-59.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29.91亿元,大幅回落,但环比看,9月份城投债净融资-322.40亿元,本月收窄幅度达81.57%,反映城投再融资压力有所缓解。

发行成本方面,10月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2.29%,整体仍处历史低位区间。财联社注意到,10月城投债最高发行利率来自潍坊滨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25滨旅01”,票息为4.26%,其余新发债券利率均不超过4.00%,而去年同期最高发行利率达到6.70%,超过5%的多达10只。
国盛固收在近期研报中指出,2020年以来城投平台的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走低,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年化融资成本继续压降,年化平均融资成本为4.45%左右,相比2024年降了49bp。分地区来看,重点地区融资成本下滑更为明显,天津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7bp,甘肃、云南、新疆、吉林的平均成本下降在100bp以上。
城投债区域结构分布方面,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强省的发行规模依然领跑。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三省城投债存量金额占比分别为19.14%、13.71%、9.07%。部分中西部地区在“借新还旧”政策框架下维持平稳发行,区域融资格局依旧呈现结构性分化。
10月退平台数量72家,风险防控与运营能力为城投转型关键
退平台进程在政策推动下明显提速,财联社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公示退平台的数量72家,其中63家为区县级平台,占比87.5%。从省份分布看,贵州省以55家位列第一,呈现出集中出清的特征。
这一变化与高层政策导向紧密呼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0月26日的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中指出,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及存量经营性债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与62%,意味着中国在两年半时间内压降融资平台超七成,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取得决定性进展。贵州等地大规模平台整合与退出,正是这一宏观进程的集中体现,也为后续区域国资统筹与专业运营奠定基础。
中证鹏元在近期评级报告中指出,城投企业可借助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手段,将未来收益转化为当期可用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以支持项目建设与债务化解。此举也推动城投从“资产持有者”向“资本运营者”转变,关注点逐步从资产规模转向现金流生成能力。
不过,研究人士也在上述报告中提醒,在推进资产证券化改革过程中需重视风险防控:一是把握“适度杠杆”原则,聚焦资本回报而非规模堆砌;二是警惕资产估值泡沫,避免因高估未来现金流而引发偿付危机;三是防范“重融资、轻运营”倾向,融资应服务于资产运营能力提升与核心竞争力构建,方为市场化转型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