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12:34:41 股吧网页版
星巴克中国控股权卖了!PE“大白马”博裕资本以40亿美元估值接手
来源:科创板日报


K图 SBUX_0

  《科创板日报》11月4日讯(记者徐赐豪)星巴克中国迎来新的合伙人。

  星巴克今日(4日)宣布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星巴克中国方面在对外的新闻稿中提到,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并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双方将致力于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这意味着,在进入中国大陆26年后,星巴克为这一全球第二大市场找到了全新的合作伙伴。此外,这也意味着星巴克全球将在华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交到了合作伙伴手中,但今后仍将发挥重要影响力。

  估值达130亿美元

  根据协议安排,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

  从交易定价角度来看,此次合作以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为基础,博裕将据此取得相应股权。

  星巴克全球则在财务测算中预计,若叠加此次股权转让所得、所保留权益价值及未来授权收益,中国零售业务整体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

  对于此次合作,双方高层均表达了期待。在星巴克对外新闻通稿中,星巴克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在上述通稿中,博裕投资合伙人黄宇铮(Alex Wong)中也表示,博裕将与星巴克精诚协作,融合星巴克在全球咖啡行业的领导力与博裕深度的本地市场洞察,致力于加速增长。

  门店扩张是此次合资的核心目标之一。双方规划未来将星巴克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 20000 家,不过星巴克暂未公布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时间。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星巴克中国获悉,目前其在华门店数量约为8000家,这意味着未来门店数量需实现1.5倍增长。

  对于星巴克中国的这一战略调整,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作为行业人士表达了积极看法。范卫锋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明智的决策,当前市场已证明中国本地运营团队的管理能力与人才优势突出,而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品牌,在消费者认知与产品力上具备扎实基础,二者结合能形成优势互补。

  新合伙人为什么是博裕?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底,星巴克中国就传出股权出售消息。彼时星巴克方面发表声明表示:“我们全心全意致力于我们的业务和合作伙伴,以及在中国市场发展。我们正努力寻找最佳的增长道路,其中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时间推进,股权出售也逐渐明朗。从2025年2月开始,美国KKR、香港方源资本及太盟投资集团(PAG)以及华润控股、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博裕资本、红杉中国等被传正式加入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股份的行列,此外,腾讯、京东以及美团也被传在列。彼时,腾讯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不予置评。而最终,博裕在竞争中胜出。

  天眼查工商显示,博裕资本成立于2010年,目前管理着总募集规模为近百亿美金的美元基金,是中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公司之一,由中国平安集团前总经理张子欣及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成立,基金早前亦获曾任职高盛私人基金分析员的江志成加入。在香港和北京两地设有办事处,主要投资媒体与科技、大健康、零售消费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投资组合里的公司有93家,包括极兔快递、小红书、爱奇艺、快手、SHEIN等。

  除了星巴克,博裕还在积极参与第一大购物中心SKP和服装巨头加拿大鹅的收购。

  今年5月份,据北京市场监督局公示SKP股权案中,博裕资本旗下的博裕第五期美元基金将收购北京SKP42%到45%的股权;而在今年8月份,在加拿大鹅控股股东贝恩资本计划出售持有的加拿大鹅股份,博裕资本提出对加拿大鹅的口头收购意向并报价,给出的估值约13.5亿美元。

  此外在港股市场,博裕今年也屡屡出手。比如,蜜雪冰城、恒瑞医药登陆港股,博裕都认购了4000万美元股份;10月28日刚在香港上市的剑桥科技,博裕通过Aqua Ocean,认购了2000万美元股份。

  再次回归合资经营模式

  有意思的是,此次交易也标志着,星巴克中国再度由独资回归到合资经营模式。

  回溯星巴克的中国征程,其经营模式始终随市场政策与发展需求调整。

  1999年1月,中国首店在北京国贸开业,星巴克以合资形式敲开内地市场大门,并将代理权拆分为三:香港美心集团负责中国香港与广东,北京美大咖啡覆盖北京、天津等北方区域,中国台湾统一集团则拿下中国台湾与江浙沪地区。

  2005年,中国开放外商独资零售政策,星巴克开启“收权”之路,逐步回收各地代理权转向直营。2017年,它全资收购与统一在华东的合资企业,最终实现中国大陆市场100%直营,完成了从“分权”到“集权”的转变。

  鲜为人知的是,星巴克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曾在播客中透露,品牌初入中国时遭遇“水土不服”,挣扎近十年险些退出,直至王静瑛接手后,才成功扭转局面,为后续直营化与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如今,星巴克中国正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冲击。作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发生巨变。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42%的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14%;而本土头部品牌瑞幸以35% 的销售额份额登顶,库迪也以12%的份额紧随其后。

  为应对挑战,星巴克中国展开一系列调整,近期业绩已显露回暖迹象。最新的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6%至8.316亿美元;全财年营收同比增长5%至31.05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经营利润与利润率已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提升,暂时稳住了经营阵脚。

  但对手的扩张势头同样迅猛。瑞幸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门店总数达 26206家,环比增长8.8%,含16968家自营店与923 家加盟店;库迪则在9月末实现门店数量超15000家,且已达成盈利目标,双重压力下,星巴克中国的“守业”之路仍充满挑战。

  对于咖啡市场的未来,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认为,该领域并非“赢家通吃”,而是具备多巨头并存的空间。

  他指出,星巴克此前门店扩张偏保守,两万家门店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未来几年,星巴克与瑞幸等本土品牌的“商战”或将更趋激烈,而此次回归合资模式,或许正是星巴克中国应对竞争、寻求新增长的重要尝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