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在经历近两年的“寒冬”后,终于出现了回暖信号。
11月3日,行业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业绩说明会上确认,其多晶硅业务已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这一消息与近期产业链价格回升、政策“反内卷”深化、企业现金流改善等多重积极因素叠加,为光伏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
业绩拐点显现,通威第三季度大幅减亏
日前,通威股份发布2025年三季报,2025年1-9月,公司实现总营收约为646亿元,同比下降5.3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3.15亿元,环比减亏86.68%,同比减亏62.69%。同时,公司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净额为47.76亿元,显著改善,公司高管表示:主要受益于行业“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多晶硅价格回升,带动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同步提升。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份以来,在“反内卷”等政策的推动下,硅料价格有反弹之势,带动硅片等下游产品价格也有所回升。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最高30万元/吨一度跌至2024年3.8万元/吨,击穿不少企业的成本线,部分企业因亏损被迫停产。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2025年6月底多晶硅价格处于底部状态,N型复投料、颗粒硅均价分别为3.44万元/吨、3.35万元/吨。由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2025年7月初以来随着光伏“反内卷”推进,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
7月中上旬硅料报价区间提升至4.50万元-5.0万元,大幅上调25%-35%;2025年9月底,N型复投料、颗粒硅均价分别为5.32万元/吨、5.05万元/吨,相比6月底均价分别上涨55%、51%。同时,今年三季度四川、云南处于丰水期,电价相对较低,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改善,共同带动今年三季度公司多晶硅盈利显著修复。
在业绩说明会上,通威股份的高管对投资者明确表示:“随着三季度多晶硅价格回升,叠加公司丰水期电力要素成本环比下降;公司多晶硅业务已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不仅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688303.SH)等硅料企业今年第三季度也扭亏为盈。据大全能源三季报数据,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多晶硅的单位销售价格分别为31.77元/公斤、30.33元/公斤和41.49元/公斤;换言之,第三季度公司多晶硅产品的售价环比上涨超36%。
后期价格走势如何?通威这样回应
对于当前硅料价格及后期走势等,通威股份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根据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安泰科2025年10月29日最新统计数据,多晶硅企业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4.9万元/吨-5.5万元/吨,环比基本持平。展望多晶硅后续价格走势,仍将锚定于产能出清效率、边际成本曲线变动及供需再平衡节奏等多重变量的动态演绎。”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到来的枯水期,电力成本的上涨预期也会对多晶硅成本价产生影响。对此,通威股份方面回应将有序控产减产,“进入冬季枯水期后,公司西南地区项目用电价格将环比提升。受此影响,同时考虑到进一步维护多晶硅市场稳定运行,促进光伏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公司将根据总体生产经营计划对部分项目开展检修维护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
硅料之外,通威股份在电池、组件等环节展开了光伏全产业链布局。民生证券分析师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通威股份电池组件盈利承压,静待价格修复。根据Infolink,2025年9月底182*210mm TOPCon电池均价0.29元/W,相比6月底均价提升12%;9月底TOPCon组件均价为0.693元/W,相比6月底均价提升2%,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电池组件价格和盈利依然承压。
上述分析师指出,202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再次强调治理企业无序竞争,随着“反内卷”持续推进,电池和组件环节有望迎来价格修复和盈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