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4日电(记者王淑娟)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打造的先导产业之一,搭建金融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对接的桥梁,第十九届金洽会“园区行”闵行区临港浦江园生物医药专场活动近期举行。
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上海闵行区的一张闪亮名片。上海闵行区财政局副局长谢怡雯表示,该区财政贴息的范围已从流动资金扩大到固定资产贷款,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极大降低,外贸企业更为明显。
上海闵行区集聚了9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覆盖原料药供应、医疗器械、生物药、中药及医药全链条服务,浦江镇是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之一。闵行区浦江镇副镇长吴伟表示,浦江汇聚了闵行区近1/2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成为闵行区生物医药“3+X”战略产业布局的一个重要承载区。“产业是船,金融是帆,期待金融的供给能力能精准地匹配更多的企业创新需求。”
为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双向信息不对称的难点,上海普惠金融顾问制度于2022年9月正式启动,坚持公益性定位,集合上海主要金融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金融问诊、融资规划、上市辅导等专业咨询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是连接金融资源与实体企业的重要纽带。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帅师表示,近年来,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持续优化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做好调查研究与服务对接,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建立了市区两级协同服务的工作模式,把顾问服务铺设到业务一线,直接下沉到园区的企业。
对研发投入大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融资始终是一件大事。在本场“园区行”的互动环节,瑞镧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华夏司印(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耀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爱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代表依次登台进行项目路演,展示企业的核心产品、技术优势、团队构成及发展规划等。
企业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资金支持的迫切需求。一位医药企业代表坦言,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落地、真正做成产品的时间周期很长。“我们做了七年才到动物实验阶段,但我们还得坚持、还得挺,我把房子卖掉了,我们也希望获得贷款支持。之前不少银行接触过,但都说你们没盈利,但盈利要等到三类医疗器械证拿到手,这个周期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有没有银行不需要企业盈利的贷款计划?”
另一位医药企业代表直言:“我们计划释放20%股权,募资2000万元,其中20%用于团队建设与市场商业化推广,20%投入研发。有哪些针对性政策或金融产品可予对接?”
上海市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交通银行、申万宏源证券、海通恒信的普惠金融顾问就企业关注的融资渠道等问题作具体回应:一是多项政策性融资担保产品可适配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处于初期的科技型企业可多渠道了解具体政策和产品;二是在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方面,商业银行已更多引入对企业实控人、知识产权等非财务因素的综合评判,加大纯信用类贷款投放,科技类企业可尝试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申请;三是硬核科技企业仍是专业投资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已对接股权融资的企业需加快落地进程,充实资本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