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14:54:20 股吧网页版
曾投资小红书蜜雪冰城等,博裕资本拿下星巴克中国60%股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K图 SBUX_0

  11月4日,星巴克宣布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博裕资本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博裕资本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双方合作后,计划将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稳步扩展至2万家,较当前增长约1.5倍。

  博裕资本将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不含现金和债务)收购其股份。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资本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早些年,星巴克在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采用过合营的方式,不过后来星巴克要么逐步收回股权,要么逐步退出、直接授权当地公司经营。其在中国内地市场,也经历了从合营到收归直营的演变,而如今,星巴克在中国决定反向“换挡”。

  针对战略投资星巴克原因、是否会物色本地团队运营等,11月4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官网邮件联系博裕资本,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拿下星巴克中国60%股权的博裕资本

  曾投资希音、小红书、蜜雪冰城等

  根据媒体报道,从2024年11月星巴克传出要出售中国市场部分业务后,收购方的名单就出现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包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等,而在今年10月,博裕资本、红杉资本、春华资本、方源资本、凯雷集团被指进入“决赛圈”,而博裕资本在所有买家中出价最高,被视为最有力竞购者。

  最终博裕资本拿下星巴克中国60%的股权。博裕资本和星巴克成立的合资公司,预计未来将把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扩张至2万家,较当前门店数量增长约1.5倍。

  博裕资本是亚洲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创立于2011年,其曾参与投资过多家中国知名公司,涉及领域包括互联网、电商、新消费、零售、物业服务等,其投资的公司有阿里巴巴、滴滴、爱奇艺、网易云、小红书、希音、极兔速递、宁德时代、猿辅导、金科服务、万科云等企业。而在蜜雪冰城、海天味业、水滴筹等上市之际,其也作为基石投资者入股了这些公司。

  今年上半年,博裕资本通过旗下基金收购了高端商业项目北京SKP约42%-45%的股权,作为中国店王,北京SKP商场此前多年销售额一直位于全国第一,直到2024年销售额被南京德基广场超越。

  对于选择与博裕资本合作,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我们将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打造卓越的伙伴(员工)体验与世界一流的顾客服务,携手谱写星巴克在中国发展的全新篇章。”

  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星巴克之所以选择和博裕资本牵手,很可能是博裕资本给的估值较高,并且博裕资本在零售领域拥有较好的资源,对消费赛道也比较有经验。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反向选择

  从收归直营到重新合营

  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直营、授权经营以及合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其中主营和授权经营为主要模式。

  实际上,星巴克一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也是采用授权本土公司特许经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1999年,星巴克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北京开下首店,其在华北市场交由北京美大有限公司特许经营,在华东和台湾市场交由台湾统一集团,而在广东和香港则交给香港美心集团。

  但是很快,星巴克就在这些授权公司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股权比例,直到拿下全部的股权。2006年,星巴克拿下北京美大有限公司90%股权,次年又拿下剩余10%股权,华北市场由此收归直营;2011年6月,星巴克拿下香港美心集团所持有的合资公司30%股权,从而获得其在广东、海南、四川、重庆、湖北、陕西业务100%所有权;2017年8月,星巴克更是斥资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59亿元)现金收购台湾统一集团持有的合资公司50%股权,将上海、江苏、浙江约1300家门店彻底收入囊中。

  至此,星巴克在内地的所有门店都收归星巴克直营。而星巴克在台湾市场仍授权给台湾统一集团特许经营,在香港澳门则授权给美心集团特许经营。

  除了中国内地市场外,早年,星巴克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采用过合营的方式,包括日本、韩国、中国港澳台等,不过后来星巴克要么逐步收回股权,要么逐步退出、直接授权当地公司经营。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星巴克仅在印度和中国是采用合营的经营方式。在印度,星巴克总部拥有合资公司50%股权,塔塔集团持有50%股权,但印尼星巴克的经营模式早在2012年就建立,这也意味着,星巴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选择,将是一个“反向”的案例。

  星巴克中国重回合营模式背后:

  失去咖啡一哥宝座,并且被拉大差距

  从“收回股权”到重新拥抱合营模式的背后,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确实存在压力。

  2024年第二财季到第四财季,连续三个季度,星巴克中国收入同比均录得下滑,同店销售额负增长。直到2025第一财季,星巴克中国市场的收入才开始回暖,直到2025年第三财季,其同店销售额才开始告别负增长。

  最新的财报显示,2025财年(2024年9月30日-2025年9月28日),星巴克中国收入同比增长了4.97%至31.06亿美元。其中2025财年第四季度(2025年6月30日-9月28日),星巴克中国收入同比增长了6.11%至8.32亿美元,其中同店交易量上涨9%,平均客单价下降7%,这共同推动其同店销售上涨2%。

  这也是星巴克中国连续两个季度同店销售额实现正向增长,在获得两个季度同店销售额的成绩背后是,星巴克中国已经连续12个季度下降客单价。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业绩回暖,但是作为中国市场曾经的咖啡一哥,其收入和门店数早已被瑞幸甩在了身后。2023年第二季度,瑞幸季度收入首次超过星巴克中国,之后瑞幸与星巴克中国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瑞幸收入同比增长了44.57%至212.24亿元,对比同个时间段星巴克中国的15.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19亿元)和6.25%增速明显高出不少。截至6月30日,瑞幸的门店数为26206家,而截至9月28日,星巴克中国门店数为8011家。

  对于星巴克引入博裕资本合作,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星巴克在中国之所以能够成长起来,跟它将西式生活方式引入中国不无关系,但现在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星巴克已经很难抓住年轻一代了,客观上迎来了从外来主义到本土化的拐点。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包夹,星巴克需要加强本土化以立足市场,引进新股东只是第一步,后面还需要更多管理、运营层面的介入。

  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为实现开2万家店的目标,星巴克中国接下来可能会在门店规模和经营模式上作出调整,一是采用轻量化门店模式,同步优化产品定价与门店面积;二是开放特许经营,借助加盟商资源拓展下沉市场门店。

  汪洪栋认为,当前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已今非昔比,库迪、新咖等品牌已达成万店规模,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此环境下,星巴克中国若想后来居上,难度不容小觑,但机会犹存,市场空间依然存在,星巴克需加快创新和相关策略的调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