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香港举行,约300位国际金融领袖将聚首香港参与峰会。
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相关领导分别致辞,既盘点了香港金融市场的亮眼成绩与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显著成效,也明确了未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筑牢风险防控体系的发展方向,为两地金融协同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025年港股IPO募资金额全球第一将持续探索数字资产发展
李家超发表致辞时介绍了今年整个香港市场的发展情况:股票市场方面,今年香港股票市场平均每日交易额超过320亿美元,较去年翻一番。今年前10个月香港有80个IPO募资,总金额超260亿美元,IPO募资金额排名全球第一。他表示,为了保持这一步伐,香港积极推动许多改革,允许海外公司融资贸易风险管理提升效率,并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
金融市场方面,李家超表示,早前香港发布 “固收及货币市场路线图”,为下一代金融基建作准备,希望扩展人民币业务,成为全球最大跨境人民币市场。香港亦正积极搭建全球黄金交易市场,通过区块链、AI等技术改造金融市场、提升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赋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
在探索数字资产方面,李家超表示,我们决心将香港发展成为数字资产的全球中心,与监管者共同合作为未来做好准备,目的是保证数字资产在未来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除了牌照,香港还有沙盒项目,使金融科技应用能够在受控环境中进行测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丰富离岸市场的产品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互联互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致辞演讲时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支持经济稳健发展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方面,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了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支持提振国内有效需求。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大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
在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陆磊表示,今年2月,支持香港金管局基于常备互换协议,推出总规模1000亿元的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并于10月升级扩展资金用途,为在港商业银行提供稳定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来源。9月末,该项安排下已累计发起交易近300亿元。
陆磊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会同相关部门在香港市场提供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丰富离岸市场的产品体系。今年1到9月,已在港发行7期2550亿元央票,央票余额为1700亿元,较上年末又增加了300亿元。
在推动开户、跨境支付、征信等金融服务互联互通方面,陆磊提到,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已扩大至8家银行。截至7月末,港澳居民累计开立Ⅱ类、Ⅲ类银行账户47.5万个,交易金额达418亿元,72%的账户绑定了移动支付,极大便利了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就学就业和生活。他还透露,截至9月末,78家在深圳的港资企业获得了银行融资21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持续深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发挥好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在会上表示,要稳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加大金融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内地对港澳金融开放水平,支持港资机构来内地发展,与内地共同构建合作共赢,开放有活力的经贸合作关系。
同时,持续深化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支持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允许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保险连接证券,助力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建设。继续推动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发挥香港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加强探索更多合作模式;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依托香港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香港进一步增强融资、法律、保险等专业服务优势,为内地“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他强调,内地与香港要加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领域合作,充分发挥香港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优势,强化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国际化的实验窗口作用,支持港资机构深度参与内地的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借鉴香港保险领域的先进经验,推动内地养老金融大力发展;加强内地与香港绿色金融业务的合作和规则规制衔接,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多的中国范例和经验,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周亮表示,随着“十五五”规划,一带一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推动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香港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希望国际投资者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中挖掘机遇,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演讲中总结了 “十四五” 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三大成就:一是全面放开行业准入,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数量实现大幅增长;二是深化市场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已有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与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完善,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成为市场重要参与力量;三是推进产品开放,跨境投资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已有24个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展望后续,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增强政策稳定性、透明度与可预期性,加强与国际投资者常态化沟通,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此外,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构建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新格局;同时,强化开放环境下的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与香港证监会等机构的跨境监管执法合作,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监测与信息共享,坚决防范风险跨境传染。
“中国证监会热忱欢迎更多国际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李明说。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希望国际投资者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中挖掘机遇,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发展红利;二是做改革发展的贡献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投融资服务,希望国际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分享有益经验,提出宝贵意见。三是做市场稳定的维护者,希望国际机构在华投资展业始终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坚持长期主义,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风险防控体系,共同筑牢资本市场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