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18:11:50 股吧网页版
21对话|陈书义:物联网和AI就像肉体与灵魂,谁也离不开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孙燕无锡报道

  AI与IoT双向赋能成为物联网产业的新叙事。

  物联网是无锡的龙头产业,去年规上营收2517.8亿元、同比增长4.8%,全国领先。围绕“一感两网”(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正在走出一条“技术-商业”飞轮的清晰路径。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信标委物联网分委会副秘书长、国家物联网先进制造业集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书义在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物联网和AI就像肉体和灵魂,谁也离不开谁。物联网没有AI赋能,就会无知;AI离开了物联网,不能融入实体世界,就会无用。而无锡在物联网先发布局、传感技术、标准化方面等方面的优势,将支撑其成为万物智联产业的高地。

  《21世纪》: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关系,正从单向赋能转向双向赋能。您认为为何会有这一转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赋能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陈书义:我想还跟这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主题有关——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从两方面讲,第一,两类技术面临的问题使它们不得不融合,另一个是AI和IoT技术进步的必然。

  AI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数据枯竭。到2028年,互联网上所有可用数据可能会被大模型耗尽。而且大模型还可能生成假的数据。大模型能不能产生实际价值,也需要考量。

  物联网随着千千万万终端的部署,会提供实时、客观、源源不断的数据,一方面解决了数据普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目前假数据的问题。所以,AI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物联网给它提供支撑。

  从物联网发展来看,2025年物联网终端可能超过200亿个。按软银孙正义的预估,将来会有万亿个终端。如果这些终端不具备自学习、自决策、自处理的能力,那么管理、运维、使用会造成很大问题。这就需要AI给物联网赋能,让其发挥更大的效用。

  因此,物联网和AI就像肉体和灵魂,谁也离不开谁。物联网没有AI赋能,就会无知;AI离开了物联网,不能融入实体世界,就会无用。

  从技术发展来说,我们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团队,1999年开始研究传感网。2011年,我们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博士就出了一本专著叫《感知社会论》,系统论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最终是群智能——就是通过社会化的协同,物联网的终端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并且能实现社会化协同;也形成了国际标准ISO/IEC TR 30174,就是从传感网到物联网到智联网的技术发展体系。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来看,原来的算法专家系统到大语言模型,其实都属于脑智能。现在又开始出现了智能体和本体结合——具身智能。未来的发展也一定是AI赋能到千千万万的物联网终端,让终端具有智能,终端之间又可以实现社会化协同,形成群智能。这样AI和物联网的融合,进入千家万户,就可以赋能千行百业。

  《21世纪》:物联网赋能人工智能,在哪些场景已经实现规模化落地?

  陈书义:无锡目前的物联网产业,主要布局了“一感两网”。“一感”就是传感器,“两网”就是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我想,无锡选择这两个领域也非常正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这两者的结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像工业互联网方面,我们把物联网终端部署在产线上,通过模型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测,还有柔性生产、协同制造等,大大提高了工业制造的效率和效益。

  从车联网来说,新能源汽车就是典型的AI和IoT融合的例子。中国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可能要达到1650万辆,全球占比将近70%。并且2025年我们新生产汽车的车联网实现率要超过80%。

  车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流量监测、信号灯控制、自动驾驶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并且,据预测,2025年互联网的产值要超过1.7万亿元,车联网的产值要超过1.2万亿元。说明这两个行业是AI和IoT已经得到规模应用的一个典范。

  《21世纪》:无锡有物联网产业先发优势,也有人工智能产业厚土。对于无锡“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您有怎样的建议?

  陈书义:首先,无锡有物联网的先发优势。通过政府的重视和产业十几年的发展,无锡在应用、技术、标准化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的领先优势。所以,无锡后续在AI和IoT的融合里边,也要继续发挥长板效应。

  无锡目前在三百多个行业都有物联网应用,有很多物联网终端,源源不断地给AI提供数据。在这个阶段,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是不可或缺的。这就为物联网和AI的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景。别的地方不一定能找到这么全、丰富的AI赋能场景。

  另外,在技术方面,无锡在某些技术方面也有优势。MEMS传感器、卫星物联网,甚至集成电路也是传感技术非常重要的支撑。我们可以让AI和IoT结合,研发一些智能化的终端,包括边缘智能产品,筑牢AIoT万物智联的技术底座。

  最后就是标准化。我们研究院一直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2006年,我们就推动国内成立了传感网标准工作组;2009年,我们推动成立了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2010年,我们推动成立了国家物联网技术标准工作组;2015年,我们也推动成立了国际的物联网标准工作组。

  第一个国际的传感网标准ISO/IEC 20005,第一个物联网国际标准ISO/IEC 30141,都是我们引进来主导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主导的国际标准,大约占全球的1/5,并且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所以,无锡在标准化领域还是有一定基础。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范化,没有规范化就不能规模化,没有规模化,产业就发展不了。所以,无锡也要抓住在各个标准化组织里的影响和地位,来推动万物智联标准的制定和研究。通过标准,来支撑无锡成为万物智联产业的高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