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19:44:00 股吧网页版
资管一线 | 逆向加仓 不惧短期波动 外资为何执着 “捡漏” 中国科技股?
来源:新华财经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表现亮眼,成为全球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伴随这一趋势,外资对中国科技板块的关注度与布局力度同步升温,多家外资机构密集开展调研,布局动作频频。

  从最初的观望试探到如今的坚定加码,外资持续加仓的背后,既得益于中国科技股显著的估值优势,更源于产业基本面的进步。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外资的持续投入并非短期投机行为,而是基于深度研究的资本配置,彰显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估值吸引力与逆向布局,外资眼中的“黄金坑”

  新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多个科技细分板块实现大幅上涨,其中通信设备板块上涨116.37%,光通信模块板块上涨111.59%,CPO概念板块上涨95.24%,算力板块上涨70.95%,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

  在此背景下,多家国际机构加大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调研力度。近一个月以来,摩根士丹利调研了立讯精密、中际旭创、科大讯飞等多家代表性科技企业;宏利投资走访了科华数据、奥比中光、金力永磁等公司。

  10月29日,新加坡资管公司毕盛资产带其海外投资人走进上海张江科技城,实地调研当地一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调研过程中,海外投资人围绕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及供应链体系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出对中国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浓厚兴趣。

  “今年是新冠疫情后访华最密集的一年,总部已有十余位投资人士来华调研,年底前还将有更多团队到访。”英国资管机构柏基投资合伙人罗娜·肯尼迪(Lorna Kennedy)透露。

  估值吸引力是外资关注的首要因素。多家外资机构负责人表示,尽管近期市场存在波动,中国科技股估值仍处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水平。一家瑞士资管机构负责人丹尼尔(化名)透露,公司在市场波动中常采取逆向投资策略,“今年4月初市场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出现调整时,我们视其为难得的‘黄金坑’,不仅向投资人发邮件传递乐观预期,更果断逆势加仓。”

  柏基投资也在同期市场波动中保持投资组合稳定,其核心逻辑聚焦企业长期基本面。“相较于短期政策波动,我们更关注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比如电商平台能否在提升市场渗透率的同时改善盈利能力?医疗器械企业能否把握健康监测设备的新兴市场机遇?社交媒体公司能否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化进程间实现平衡?”

  毕盛资产创始人王国辉也表示,尽管市场经历阶段性调整,但大量A股和港股科技标的交易价格仍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洼地”机会依旧清晰。“两年前,我们就判断当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担忧和风险已充分体现在股价中,而标的估值已处于合理偏低水平,于是果断反向加仓,坚定布局长期机会。”

  配置策略分化,长线视角趋同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外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路径各异,但均展现出长期视野。

  机构投资者普遍采取“配置型”策略,注重中长期布局。丹尼尔表示,在投资中国的过程中,公司更倾向于扮演“资本配置者”角色,将资金委托给专业基金经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由其来决定增持哪些科技细分板块、减持哪些资产更为重要。

  也有沪上业内人士坦言,据其观察,近期流入的外资多为“配置型资金”,其调仓换股周期往往较长,可达3个季度左右,这表明他们的投资并非短期博弈,而是基于多年前就已开始布局的长期战略。

  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的参与方式更为直接。一位新加坡投资人表示,其身边朋友多通过恒生科技ETF等工具布局中国科技股,这种方式门槛低、效率高,能够一键配置一篮子核心企业。同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显著增强了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极大提升了我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资金应当流向具有生产性和前瞻性的领域,而非进行短期投机。”他说。

  深耕产业基本面,聚焦长期结构性机遇

  无论通过基金专业配置还是ETF便捷参与,外资投资中国科技股的核心逻辑正日益聚焦于产业基本面的实质进步与结构性机遇。

  王国辉表示,他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在中国,亲自走访上市公司进行深度调研。在持续的实地尽调中,他清晰看到中国在半导体、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稳步突破,直言“这些赛道已成为全球投资者不可忽视的核心关注方向”。

  “我们从单个公司出发,寻找未来最具成长性的企业。”罗娜·肯尼迪表示,柏基投资关注未来五到十年的增长引擎,包括互联网平台、动力电池、AI芯片、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投资中国企业,更是因为它们具备全球竞争力。

  从三季报最新数据来看,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分析认为,受益于人工智能主题的快速发展,三季度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行业均实现了较快的同比盈利增长。其中,传媒、电子、计算机板块分别录得57%、41%和34%的同比盈利增幅,基本面改善态势明确。

  “尽管近期市场波动加剧,但我们对中期展望依然保持乐观。”孟磊表示,支撑股市上行的核心驱动力并未改变。整体盈利逐步复苏、各类场外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叙事助力估值重构以及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建设等多重因素共同为中国科技股的长期发展筑牢基础。

  不难看出,外资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持续投入,绝非短期投机行为,而是基于深度产业研究与长期价值判断的资本重新配置。这一趋势预示着中国科技企业将在全球资本的审视与陪伴下,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参与采写:实习生刘子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