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僖
在政策、资本以及市场等多方因素推动下,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这也为行业上市公司带来发展新机遇,提出新要求。11月4日下午,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内生式改革、精准成本管控、产品结构优化等成为说明会上的高频词,勾勒出这家钢铁企业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应对之道。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钢铁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亿元。特别是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盈利创近11个季度单季新高,由此也实现了该公司今年提出的“扭亏为盈”的目标。
之所以能在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实现这一目标,在山东钢铁管理层看来,离不开该公司一系列深化变革求生措施的落地。
面对《证券日报》记者提出的关于“产品经营+模拟经营”核心管理模式的问题,山东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展宏回应称,该公司系统构建经营创效新模式,组建了铁前降本、生产提效、物流降本、能源增效、经营体创效、人员优化提效、财务降本增效及闲置资产盘活等八个攻关团队,通过优化界面、充分授权,实现利益捆绑、激发活力。
在成本管控端,山东钢铁依托三级成本管控体系精准发力,实现吨钢降本60元以上,为企业筑起坚实的成本“护城河”。
在经营端,山东钢铁总经理李洪建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特别介绍了该公司“抓两端控中间”的经营策略:“我们采购、销售环节协同发力,持续推动购销差价扩大,其中济南钢城基地较去年提升288元/吨,日照基地较去年提升225元/吨,推动了整体盈利能力的改善。”
我国钢铁行业在政策驱动下持续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关于产品高端化发展,李洪建表示,该公司正聚焦轴承钢、管线钢、汽车板、耐低温钢、高强耐磨钢等核心产品,全力开拓市场,积极实施终端市场扩容,大力开拓终端用户和重点工程。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钢铁高端化产品比例较2024年已提升5.4个百分点。
现阶段,钢铁行业及相关企业追求高端化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等先进科技的加持。山东钢铁独立董事、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王爱国回答《证券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山东钢铁今年成立了AI数智部,专项推进“AI+钢铁”的战略布局与场景落地。“未来,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本公司智慧经营、智能工厂等关键环节,有效驱动生产流程优化与管控效率提升,成为公司降本、增效、提质的重要赋能者。”王爱国如是说。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智能制造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正在重塑钢铁产业价值标尺。而下游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的同时,对钢材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倒逼钢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协同。
除了内生性增长外,山东钢铁还通过资本运营为未来发展增添动能。
公司近期公告拟以7.14亿元收购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还将进一步增厚上市公司业绩,优化该公司产品结构。
从政策环境来看,眼下钢铁行业正迎来重要的政策机遇期。今年以来,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提质升级,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支持政策。
对此,毛展宏在回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我公司会持续加强国家及地方产业及财政政策的研究应用,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将坚持眼光向内,系统发力降本增效,强化算账经营、精益管理,借助信息化系统上线的有利契机,抓好全体系全流程降本增效,持续打造成本竞争力,提升公司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