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集团上海三大船厂累计交船43艘、上汽集团前三季度整车销量增长20.5%、上海电气全球首台ITER磁体冷态测试杜瓦交付,斯凯孚汽车亚太总部、西门子能源上海高压开关厂厂房扩建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加快启动实施……市经信委今天(4)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通报前三季度上海经济“成绩单”。
“成绩单”显示,上海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为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上海重点打造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前三季度跑赢工业“大盘”。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一半,上海工业向“新”趋势明显,工业“底盘”正在重塑。
三大先导产业增速喜人
前三季度,上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三大先导产业增长8.5%,其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1.3%、12.8%和3.6%。三大先导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12.3%,较2024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战新制造业产值增长7.3%,相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44.1%,在全国排名靠前。其中新能源(19.6%)、新一代信息技术(10.9%)、高端装备(10.3%)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向新向上。
三大先导产业出口增长达到10.3%,体现出极强的经济韧性。其中,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等高端装备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在去年我市工业直接成本降低118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业直接成本进一步降低88亿元。受此带动,我市前三季度工业利润增长了18.1%,较上半年进一步加快,超出全国14.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利润率6.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战新产业投资规模占半壁江山
产业投资是支撑未来产出的重要动力,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据悉,今年前三季度,本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全年预计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3.5%,占比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8%,快于面上工业投资5.5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设备制造等领域分别增长41.8%、10.2%、8%,投资规模约占产业投资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中芯东方、中船长兴等10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了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雷克萨斯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前三季度全市落地产业项目1800个,计划总投资约5000亿元。发布投促3.0政策,围绕招商项目资源对接、落地需求,从企业视角出发,集中展示本市招商扶持、投资环境、服务保障等13条政策举措,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如利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对接800余家参展企业,锁定338家具有投资潜力外地企业和创业团队;利用工博会挖掘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51条项目线索。
车、船产业增长速度“比翼齐飞”
得益于政策精准发力、技术创新突破和消费潜力释放,本市车、船产业增长速度“比翼齐飞”。前三季度,本市实现汽车工业产值5225亿元,可比增长11.8%,占本市工业总产值17.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实现产值2618.5亿元,可比增长10.0%。
具体来看,整车产量12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9.7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64.5%。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25.4%;历年累计推广187万辆,居全球城市第一。
上汽集团转型升级强劲有力,1-10月,累计销量364.7万辆,同比增长19.5%。其中,自主品牌同比增长28.3%,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2.5%,海外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2%。9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量为9.1万辆,创下2025年年内单月最高交付量。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开工,项目规划年产能预计为10万台纯电动整车。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标志着本土化创新战略迈入全新阶段。斯凯孚汽车亚太总部签约落地,推动更多前沿业务板块和创新项目投放上海。
前三季度,本市船舶海工重点企业共完工355.5万载重吨,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三大船企批量化造船跑出“加速度”,累计交付新船43艘,在建船舶超60艘,手持订单270余艘,其中绿色清洁能源船型占比75%以上,高附加值船舶占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