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21:15:10 股吧网页版
半年增加一万亿元 全国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稳步推进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达

  自2024年初建立以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进展备受关注。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官方最新数据了解到,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有力保障了商品住房项目建设交付。这一数据较2024年底的5.03万亿元多出超2.03万亿元,较今年3月初的超6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保交楼交付节奏更趋稳健,交付质量明显提升,业主满意度持续改善,保交楼已从应急性攻坚转入常态化平稳运行,多数城市的重点项目已完成交付。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2024年初建立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公开表态中,可以看出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证券时报记者梳理,1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5.03万亿元,超过了4万亿元预期目标。截至今年1月22日,贷款金额又增加了5700亿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金额目前已达5.6万亿元。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目前审批贷款超过6万亿元,涉及已经交付和正在建设的住房超过1500万套。9月22日,李云泽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维护了广大购房人合法权益。

  10月11日,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住建部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国家、省、市成立了三级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指导各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楼一策”推进分类处置。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纳入“白名单”给予项目融资支持,保障正常建设资金需求,推动项目早日建成交付;对资不抵债的项目,加快推进破产重整或清算,在司法处置中把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对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查处,不让其“金蝉脱壳”、蒙混过关。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有力维护了广大购房人合法权益。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保交楼工作整体平稳推进,各地通过强化统筹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大量逾期房源顺利交付,普通购房者“交钱拿不到房”的核心风险已得到有效化解。与去年同期相比,交付节奏更趋稳健,交付质量明显提升,业主满意度持续改善。从推进阶段来看,保交楼已从应急性攻坚转入常态化平稳运行,多数城市的重点项目已完成交付,但仍有部分涉及复杂债务、资产处置难度大的项目需要通过司法重整、市场化并购等方式逐步解决,不同区域间推进进度存在一定差异,核心城市收尾效率相对更高一些。

  “项目白名单机制与保交楼专项借款构成了保交楼融资支持的核心‘组合拳’,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刘水说,白名单机制通过严格的项目筛选标准,聚焦具备一定完工基础、资产质量尚可的项目,实现精准输血,同时借助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开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大幅提升融资效率,还能有效将项目风险与房企集团整体债务风险切割,保障资金安全。保交楼专项借款则主要承担应急托底功能,重点支持主体结构已完工但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的项目,帮助解决续建资金缺口,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商业银行等社会资本提供配套融资,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两类工具均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大批停滞项目复工复产,保障了交付的进度。

  刘水同时指出,地方政府在保交楼工作中发挥了主导性支撑作用,通过政策保障、资源协调、资金支持等多方面举措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政策层面,各地出台严格的预售资金监管细则,明确购房款需存入政府共管账户,按工程建设进度分级拨付,严厉打击资金抽逃、挪用等违规行为,从源头保障资金安全。协调层面,组建由住建、金融、法院、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保交付专班,建立“一楼一策”工作机制,通过摸排梳理建立问题台账,集中化解施工纠纷、债务诉讼、手续办理等堵点难点。资金层面,设立政府主导的纾困基金,整合财政资金、国企资金及社会资本,为资金短缺项目提供过桥资金支持,或通过资产收购、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存量项目。政府的信用背书还能有效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全程可控。

  刘水认为,保交楼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收尾阶段,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有多维度助力:其一,有效修复购房者对期房市场的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住房消费回归理性;其二,加速行业风险出清,缓解房企信用危机,为优质企业营造更健康的发展环境;其三,倒逼行业从高杠杆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预售制度完善、现房销售试点扩大等长效机制落地;其四,带动建材、施工、物业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复苏,促进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