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智能(300897)今年7月筹划的易主方案正陷入困境:“买家”背后的关键人物李亚军近期出事了。
今年7月,山科智能公告,实控人团队拟将控股权转让给成立仅月余的湖北长江航天科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长江航天”)。若交易完成,武汉新洲区国资将成为新实控人。
据易主方案披露,长江航天的身后频频闪现上海临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的身影。山科智能也在公告中强调,临芯投资是本次交易的重要战略投资人,有助于对公司现有业务给予赋能。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临芯投资旗下的嘉兴临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嘉兴临昌”)已于2025年3月从山科智能原股东刘弢处受让了公司5%的股份。
近日,上证报记者从多方获悉,李亚军已于1个月前被留置。而这一重要信息,山科智能至今未进行任何公告。
但在9月24日,李亚军任职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重庆路桥却公告,因个人原因李亚军已暂时无法履行重庆路桥总经理职责。
截至发稿,上证报记者多次向上海临芯投资电话咨询李亚军现状,均被婉拒。
此外,山科智能在停牌前股价曾明显异动,结合最新财报披露的股东信息可见,有神秘自然人曾精准埋伏其中。
易主方案层层嵌套
山科智能于2020年9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25年7月10日,公司宣布筹划控制权变更并停牌。
根据易主方案,彼时公司五位实际控制人及多位股东与长江航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同时五位实际控制人还与长江航天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根据协议,长江航天将以每股20.7元的价格受让相关股份,获得公司19.7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实控人将变为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长江航天有何来头?上海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在此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据公告,长江航天成立于2025年6月,7月获核准,可见是专门为接盘山科智能而设立。
具体看其股东结构:武汉航天新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航天新城”)持股40%;湖北长江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江临芯”)持股40%;湖北长芯科技合伙企业(下称“长芯科技”)持股20%。其中,前两家股东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再往上穿透可见,李亚军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首先,在长江航天董事会中,李亚军担任董事职位。
其次,李亚军执掌的临芯投资持有长江临芯40%股份。
第三,李亚军是长江航天第三大股东长芯科技的第一大持有人,持股比例达35%。此外,临芯投资高管谢军巧持股35%,并担任GP角色。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易主方案出台前,临芯投资旗下的嘉兴临昌已于2025年3月从山科智能原股东刘弢处受让了公司5%的股份。
资料显示,嘉兴临昌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海南临芯,实际控制人为李亚军。山科智能2025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末嘉兴临昌仍为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总股本5.02%。
关键人物李亚军出事
从整个交易架构看,李亚军在长江航天成立之前就已深度介入山科智能,极有可能是推动此次易主交易的关键人物。
公开信息显示,8月6日,李亚军曾受武汉市新洲区委区政府邀请,为全区处级干部作专题报告,强调“并购整合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路径”。
接着8月16日,李亚军又在临芯投资举办的“穿透·共振”一二级联动私董会上,以山科智能为例,介绍资本放大器的共振效应。
山科智能也在公告强调,临芯投资是本次交易的重要战略投资人,有助于对公司现有业务给予赋能。
然而,一则小小公告,或间接印证了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的出事。
9月24日,重庆路桥公告称,因个人原因李亚军已暂时无法履行公司总经理职责,董事会授权公司董事长李向春代行公司总经理职责。
据查,李亚军旗下的杭实临芯科技创新(杭州)有限公司,是重庆路桥第二大股东,持有后者11.03%股权,因此,李亚军出任重庆路桥董事兼总经理。
重庆路桥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并不知悉此次李亚军无法履职背后的详细信息。
上证报从其他可靠渠道获悉,李亚军已经在一个月前被留置,至今未归。
记者查看临芯投资官方网站,发现9月份以来再无李亚军新闻。公开报道也无其踪影。
记者多次致电临芯投资询问李亚军近况均被婉拒。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称,李亚军并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具体信息并不得而知。
今年业绩逆势下滑
纵观山科智能此次易主,还有两大让外界疑虑的地方。
首先是山科智能惨淡的业绩与行业回暖形成巨大反差。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36亿元,同比下滑28.96%;实现归母净利润2141.3万元,同比下跌48.36%。
反观同行,却明显回暖。同行新天科技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8.49%;汇中股份营收增长51.67%,净利润大增102.72%。
近日,山科智能发布三季报,财务数据更显惨淡,多项核心指标亮起红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下降22.56%;归母净利润2614.9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9.34%。公司毛利率为36.02%,同比下滑10.9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6.7%,同比几近腰斩。
更值得警惕的是,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达3.72亿元,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457%。这意味着公司绝大部分账面利润都体现为应收账款,盈利质量堪忧。
面对主业逆势下滑,地方国资又为何愿意高价收购?
内幕交易疑云笼罩
除了业绩异常下滑问题,山科智能停牌前股价出现明显异动,也备受市场质疑。
在停牌前的13个交易日(6月23日至7月9日),山科智能股价已悄然启动,累计大涨38%,盘中最高涨幅达4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7日,山科智能放量涨停,单日涨幅20%,此时距离停牌仅差两个交易日。
此后发布的半年报揭晓了部分答案:五名自然人——翁美丽、陈海华、丁遂、骆国青、葛育杰——新晋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341万股。这些股东均是在6月30日前完成建仓,其买入时点与股价启动高度吻合。
最新三季报显示,这五名自然人已经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
这些速战速决的资金,为何如此灵敏精准?是价值发现的先知先觉,还是另有隐情?
山科智能本次易主,已交织着关键人物出事,停牌前股价异动、业绩逆势下滑、国资高溢价接盘等多重疑点。后续长江航天是否会调整收购方案?未披露李亚军重大事项是否涉嫌信披违规?神秘资金背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背后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监管层介入核查。上证报将继续跟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