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是未来五年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重点任务之一。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11月3日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上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对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再一次作出总动员。国资委将持续推动中央企业与各类企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为“十五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十五五”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依然落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张玉卓近日撰文指出,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日前举行联组会议,就《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下步在宏观层面,重点是完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指引制度;在中观层面,重点是深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促进存量资产的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在微观层面,重点是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在论坛上表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广大企业家要把握时代大势、增强战略定力,强化创新引领、锻造硬核实力,深化协同合作、凝聚发展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围绕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重点任务,张玉卓在论坛上提出四点建议:一要携手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拓展质量发展的新蓝海;二要携手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三要携手推动深层次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的新机制;四要携手推动互利互惠合作,加快形成有序结合、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张玉卓表示,面向“十五五”,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做强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对外产业,努力开辟增长“第二曲线”,加快推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巩固壮大我国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表示,“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张玉卓谈到,面向“十五五”,要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发挥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深化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牵头组建产业联盟,高效推进供需对接,带动上中下游、大中小、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
工业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牟淑慧介绍,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联合国务院国资委连续三年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今年上半年,各地举办活动超2500场,签订合作协议1.1万余项。连续三年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累计组织召开40场“共链行动”主题活动,“链长”企业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近万项,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卡位入链。
张玉卓强调,“十五五”期间,要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竞争中成长,找准自身优势,杜绝“内卷”的竞争,专注主业,错位发展,在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承担重大项目,共同参与全球竞争,持续巩固互利共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也作出了部署,明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目标,为未来五年国企改革划定了清晰航向。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截至三季度末,多家央企已接近完成既定目标。比如,中国有色集团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7%,中国中煤、中国石化等企业均进入收尾攻坚阶段。“十四五”以来,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改革从制度建设向效能提升跨越,为“十五五”时期的深层次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张玉卓在论坛上表示,推动深层次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的新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思维更新、理念创新、机制革新,更多用数据洞察来替代经验判断,用赋能型经济组织替代管控型组织架构,用长期价值思维替代短期效益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依然落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十四五”期间,国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
国资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进一步完善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重新核定了30家中央企业主业,加快清理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目前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张玉卓发表署名文章提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张玉卓在上述署名文章中表示,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围绕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国企改革专家周丽莎表示,“十五五”时期,国企改革应着眼于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核心功能优化,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改革的重点应从规模化重组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制度建设转向效能提升。首先,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其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此外,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服务国家战略导向。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而不强”曾是很多国企的痛点。通过结构调整,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将业务相近或具有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企业合并,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内耗。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支持优势国有企业担任产业链的“链长”,整合上下游资源。推进“扁平化”管理和“主责主业”管理,压缩企业管理层级,严格核定主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