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随着泰州队以4:3击败南通队夺冠,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正式落幕。这项火爆出圈的业余赛事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不仅刷新了多项观赛纪录,为江苏各地文旅消费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成为了全国赛事经济的新样板。
“苏超”虽已结束,但其溢出效应还在延续。11月4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意见》),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江苏未来将丰富高质量体育赛事供给,继续办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不断放大联赛溢出效应,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整合,推出更多“赛事+文旅”,“赛事+消费”等多元场景,推动赛事流量不断转化为消费增量。
《意见》并非只是“苏超”经验的总结,而是从赛事供给、消费激发、产业融合、要素支撑等多个维度为江苏体育产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向界面新闻分析称,《意见》重点聚焦从供给侧破解当前产业发展短板,例如加大精准匹配居民需求的赛事活动供给,特别是经济带动能力更强的区域联赛的供给。
在支持体育产业资源方面,《意见》明确了要发掘城市各类“金角银边”,嵌入式建设运动场地设施,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依规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金融支撑方面,《意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多项强有力的举措,比如省财政可以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来支持重大赛事举办。
王裕雄认为,虽然中国体育产业整体规模逐年增长,但“苏超”的高热度体现出高质量竞赛表演产品供给依旧不足。而本次《意见》则恰恰把“丰富高质量体育赛事供给”放在了最重要的开篇。
《意见》提到,要持续办好全省城市足球联赛,优化联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商务开发,推进联赛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打造足球运动健康发展、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人文经济互促发展的综合性顶流赛事品牌。支持因地制宜举办地区、行业、校际间的足球赛事,精心办好“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
放大城市足球联赛效应,支持各级体育协会等主体,按市场化规则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让各类运动百花齐放,满足群众多元化参赛观赛需求也列入《意见》。该文件还提出,引进培育高端体育赛事。比如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世界田联路跑锦标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国内外赛事。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刘兵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苏超”并非单纯的体育活动,而是精心设计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引擎,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赛事打破文化、地域、消费壁垒,以“城市品牌”提升区域凝聚力,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
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显示,5月10日至10月20日,抖音“苏超”相关内容累计播放370亿次。赛事期间,江苏全省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24%,销售额同比增长68%。
平台发起“跟着苏超游江苏”活动,联合各地官方、商家、明星达人打造多城看球打卡吃喝玩乐新体验,激发线下生意,丰富用户观赛生活。7月16日至9月14日,活动带动江苏消费超135亿元,同比增长49%。
如何借鉴“苏超”经验,在更大范围激发体育赛事消费潜力?《意见》指出,要拓展赛事消费场景。支持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赛事消费场景,延伸打造集观赛、美食、市集、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第二现场”。
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公园、进街区、进商圈,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品美食”等主题活动。支持各地举办体育消费节、体育嘉年华等促消费活动,打造“特色赛事+苏新消费”联动特色品牌。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举办首发、首秀活动,增加夜间体育培训、体育展演等供给。此外,还要鼓励各地放大票根经济效应,推出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奖励兑换等优惠措施。探索打包票务、住宿、交通、餐饮以及特色文旅项目,推出文体旅套餐。
在要素支撑方面,《意见》注重发挥市场力量来破解场地、资金、人才等发展瓶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运用门票收费权、赛事版权、转播权质押等提供风险缓释,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或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中国体育产业经过过去10余年的快速发展,正在进入‘从粗到精’即精细化运营的提质升级阶段。”王裕雄指出,过去的赛事经济强调的是赛事活动本身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而现在的赛事经济是一个有着精细顶层设计的经济形态,其中不同业态融合,多种机制共存。从本次发布的《意见》来看,这也是未来赛事经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