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张玮华记者毛佳慧)11月1日,在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上,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表示,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对金融纠纷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助力构建高质量金融生态。
“今年金融领域呈现创新发展势头,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蓬勃发展,但也给金融纠纷治理提出了更高需求,带来了新的挑战。”秦海表示,其中以信用消费金融领域为典型代表。
“当前,四川法院面临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纠纷呈现数量庞大、主体多元、地域分散、类型化程度高的特点。”秦海表示,海量的纠纷不仅意味着风险的累加,如治理不好,可能会冲击金融安全、市场秩序与公平正义。
秦海进一步分析称:“从解纷供给端发力的角度来看,多元解纷主体在纠纷化解中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秦海进一步表示,应构建党委领导、监管引导、司法规范、行业自律、机构主责的协同共治体系,从源头防范、行业自律、资源整合、司法护航四个层面发力,让金融纠纷得到更为低成本、高质效、实质性的化解,进而推动构建更加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
具体而言,一是聚焦源头防范,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全链条监管和风险源头化解机制,通过升级风控手段、规范债权转让等,扎紧金融风险敞口,将金融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聚焦行业自律,推动发挥金融机构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构建分层次、分领域的行业治理规范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购买专业解纷服务。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探索成立由金融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市场解纷机构共同组成的金融纠纷调处机构,形成治理合力。
四是聚焦司法护航,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强化非诉机制与诉讼的有效衔接,建立信用约束机制与联合惩戒体系,依法认定违约失信行为,营造良好金融信用环境。
“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秦海表示,四川法院将与各单位、各机构、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广泛凝聚合力,共同助力中国金融法治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