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之一,用于调节市场流动性。《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11月将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意味着这是等量续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的立场。”
为何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没有加量?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分析说,在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提振的情况下,近期信贷投放速度有所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同时,今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剩余额度不足,银行负债压力缓解,市场对加大流动性投放的需求并不大;此外,央行已经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10月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也是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11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王青预计,央行11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估计加量续作的可能性较大。这也意味着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合计延续加量续作,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近年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适时调节短期流动性;通过买断式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加强中短期流动性投放;通过降准等措施,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进一步优化市场流动性的期限结构。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10月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人民银行10月通过短期逆回购净回笼5953亿元,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4000亿元,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2000亿元。
此外,受访专家还预计年前或会降准。
董希淼分析,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发力期,央行已经通过恢复国债买卖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在岁末年初之际,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进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因此,不排除年底之前央行会实施一次降准,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促进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并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