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将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作为首次在亚马孙雨林内举行的全球性峰会,选址本身即传递出明确信号:全球雨林保护与治理将成为本届大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COP30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是巴西将正式启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热带森林永久基金”(Tropical Forest Forever Facility,TFFF)。这一旨在通过创新融资机制保护全球热带森林的倡议,被视为检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否在气候资金问题上实现突破的关键试点。
大会前夕,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专访了亚马孙环境研究所(IPAM)研究员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Olivia Zerbini BENIN),围绕亚马孙雨林保护、创新型融资机制及全球气候合作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对话。作为亚马孙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研究机构,IPAM长期为巴西及全球的热带雨林保护政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在TFFF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表示,中国以“重承诺、多交付”的务实行动赢得国际信任,而巴西与中国在绿色基建、可持续贸易与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公平转型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从“生态文明”到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力量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如何评价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角色?
奥利维娅·泽比尼·贝宁: 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领导者。“生态文明”和“五年规划”在中国的能源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家低碳转型与能源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
更值得称道的是,中国以“重承诺、多交付”的务实作风,在国际合作中树立了信任标杆。中国正在以扎实行动推动绿色变革,这一点在近年来与巴西等国的合作中尤为凸显。
亚马孙雨林背后的社会治理缺位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亚马孙雨林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来保护它?
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非法砍伐与土地掠夺是核心挑战。根据巴西法律,亚马孙地区私有林地中仅20%可用于开发,其余80%必须受到保护,但非法活动依然猖獗。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土地权属不清。2021至2024年间,亚马孙26%的毁林发生在“无主之地”——即未被划定为保护区或原住民领地的公共森林区域。毁林常伴随土地冲突、暴力事件与社会不公,这表明雨林保护不仅是环境议题,更是社会治理课题。
我们亟须建立清晰的土地权属制度,并将社区权利保障置于保护行动的核心。
TFFF的成功关键在于治理革新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巴西将在COP30提出“热带森林永久基金”(TFFF),但有人担心每公顷4美元的奖励过低,且可能边缘化当地社区。确保TFFF成功落地需要哪些具体措施?
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首先,我承认4美元或许不高,但TFFF本身是一个具有远见且必要的机制。它的成功不取决于单点金额,而在于其治理架构。
一个关键设计是,在巴西,TFFF中至少20%的资金将直接由原住民和传统社区管理。这将是革命性的,因为目前全球气候资金能直接到社区手中的不到1%。
为确保成功,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包容、透明的全球治理模式,让每个国家都能根据本国法律和成功案例来规划资金使用。同时,我们真诚希望中国能够加入TFFF,我们相信这个创新机制需要中国的支持。
确保巴库到贝伦1.3万亿路线图的公正落地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你认为如何确保巴库到贝伦1.3万亿路线图的公正落地?
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为确保巴库到贝伦1.3万亿路线图得到公正落实,我认为需要建立具有平等代表性的治理架构。这不仅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应享有发言权,更要确保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代表能够参与决策——他们既是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承受者,也是守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力军。
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将气候行动确立为国家层面的长期承诺,避免因政府更迭而中断。在巴西,我们每四年经历一次总统换届,因此更需要让这些行动成为超越个人执政期的国家意志。
此外,我们亟须推动全球北方国家共同承担责任,同时认识到全球南方正肩负着重构多边主义格局的使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发达国家应当履行相应义务。
最后,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明确资金流向,建立制度化的问责体系,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真正推动全球范围的公平转型。
从承诺迈向实施的三大突破点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你对COP30有何期待?
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对于即将在亚马孙地区举办的COP30,我的期待与许多观察家一致——这必须成为一届“落实的大会”。首先,在亚马孙举办本身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让全球直面这片雨林的现实生态与保护挑战。
我期待各国能在此次大会上做出切实的“实施承诺”,我们需要强化多边主义,更要彰显全球南方国家在气候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具体而言,我期待COP30能在三大领域取得突破。
第一,我期待COP30能成为可操作气候融资的转折点。希望看到关于TFFF取得实质性进展,吸引更多国际伙伴加入,并通过管辖级REDD+等机制,为保护热带森林、遏制土地退化筹措资金;第二,建立混合融资机制扩大资金规模。鉴于不少环保项目缺乏短期商业回报,需要创新融资模式给予初期推动力;第三,制定清晰的实施路径。各国除资金承诺外,更应提出具体的分步行动计划,通过试点项目和透明化治理,让公众清晰了解资金如何落地见效。
COP30不应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需要在此提出更宏远的承诺,并为COP31及后续会议奠定坚实的落实基础。
三大路径深化中巴气候合作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中国与巴西应如何深化气候合作?
奥利维亚·泽比尼·贝宁:中巴合作潜力巨大。中国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为我们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可以在三大维度深化推进:
其一,推动绿色基建与生物经济协同发展。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建设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共同研发生物技术、生态农业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的高附加值产品。
其二,构建可持续的贸易与金融体系。自2009年起,中国已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及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双方可共同投资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实行可持续产品溢价机制与设立森林保护补偿基金,在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确保贸易活动不与非法毁林行为挂钩。
其三,促进清洁能源技术融合。巴西在生物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领域资源丰富,可与中国新能源技术形成互补。今年六月来华时,中国助力小农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令我印象深刻,这类经验对亚马孙保护区极具借鉴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合作都必须建立保障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权利的防护机制。在关键矿产、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我们更应通过持续对话,确保共同践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能向中国学习,在这个共同的气候议程上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