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17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由于有4753亿元逆回购到期,由此单日净回笼3578亿元。此前一日,央行公开市场也实现净回笼259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068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3373亿元、4753亿元、5577亿元、3426亿元、3551亿元。此外,周五即将有7000亿元91天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连续进行大额净回笼,是其精准调控市场流动性的体现,核心目的在于维持资金面‘合理充裕’,旨在平滑资金面的短期波动。”
梁斯指出,当前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净回笼操作体现了前瞻性、精细化管理,确保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有效平衡市场流动性供求。
11月资金面走向如何?梁斯预计,11月份,市场资金面可能呈现“先收后放、总体平衡”的格局。上旬,流动性水平整体无忧,进入中下旬后,政府债券发行和缴款、税期因素、年末临近金融机构资金需求上升等因素可能会增大流动性需求。“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在关键时点‘削峰填谷’,及时补充流动性,有效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
“整体来看,11月资金面供求整体将维持平衡状态,资金利率可能会在部分时点有所上行,但出现剧烈波动可能性不大。”梁斯分析。
方正证券认为,11月资金面无须过度担忧。因为11月虽处于四季度传统资金紧张时段,但今年财政前置,政府债剩余额度不足,存单到期量虽有所上升但银行负债压力缓解,叠加央行重启买债替代降准、票据收益率创新低或预示实体经济信贷投放一般,预计资金面平稳,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中枢或与10月相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这是该操作暂停近10个月后的重启。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认为,此次宣布央行恢复公开市场买卖操作,既是因为年初推动暂停的影响因素逐步消解,也是当前流动性投放工具使用、政府债券发行、信贷资金投放等情况所需。
虽然今年的政府债发行高峰已过,但10月17日,财政部宣布,近期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 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以及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温彬预计,“10月—1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仍会达到万亿元规模;同时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即明年一季度政府债发行也将维持一定强度。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下,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灵活补充流动性,能够更好支持政府债顺利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