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期货做市交易业务,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中期协近日发布《期货做市交易业务管理规则》(下称《规则》)。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该文件是继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业务、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规则之后,中期协针对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出台的又一重要规范性文件。《规则》自2025年12月1日起实施。
具体来看,《规则》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构建覆盖做市业务全链条的管理体系,共六章三十五条,涵盖交易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及自律管理等多个维度。一是明确展业前提和业务范围。期货做市机构在取得交易所认可并签订做市相关协议后,才能开展指定品种的做市业务。二是细化交易环节管理要求。期货做市机构需重点加强做市账户、品种与策略评估、报价、对冲、系统、应急等环节的管理,严守业务底线,不得利用做市业务扰乱市场或开展违法违规活动等。三是建立健全风控内控机制。期货做市机构需设立风险限额管控,加强资金与持仓监控,做好风险应急处理安排。在内控管理方面,期货做市机构应当确保业务独立和有效隔离,设置专门部门与人员,加强人员廉洁从业建设。四是强化自律管理职责。中期协从收取业务信息、加强监管协同、开展自律检查等方面,加大对期货做市机构做市业务的自律管理,提高行业做市业务合规化水平。
中期协表示,在《规则》征求意见建议过程中,共吸收采纳行业47条意见建议。比如,删除按品种制定对冲策略相关要求;删除相关异常交易监测要求;明确做市交易岗和风控岗不得互相兼职,不限制风控和技术人员所属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与做市业务相关的工作即可;在确保资金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删除做市与其他业务在资金方面的隔离要求。此外,未采纳的建议主要涉及细化对冲权限、延长压力测试周期及缩短资料保存期限等,协会基于实操差异及风险监控需求予以保留现有条款。
“近年来,期货做市交易业务在改善市场流动性、定价效率、提升期货市场的连续性和深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华闻期货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则》的发布实施既有必要性,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信证券场内期权期货做市业务负责人姬一冰认为,《规则》的出台为期货市场流动性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标志着我国期货做市交易业务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谈及《规则》亮点,程小勇告诉记者,首先是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规则,能够避免多头监管导致的效率低下,增强协同监管效能。其次是明确业务导向,能够引导机构聚焦提升定价效率与市场流动性,防范利益冲突,避免出现扰乱市场、内幕交易等问题。再次是强化风险防控,通过明确做市业务与其他业务有效隔离、设置专门部门与人员岗位等要求,规范期货做市机构展业行为,确保业务有序开展。最后是推动团队建设,通过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不仅能禁止业内外包,还能够鼓励机构自主培养专业的做市业务团队。
“《规则》构建了全流程管理体系,要求做市商以提升定价效率、促进交易达成为核心目标。”姬一冰表示,对做市商而言,《规则》推动设立专门部门、明确岗位职责,有助于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风控和内控体系,为业务稳健运行奠定基础;在对冲策略管理方面给予适当的灵活性,并优化资金使用效率,为业务创新发展提供空间。
对期货市场建设的影响,姬一冰认为,《规则》通过严禁串通报价、业务外包等行为,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强化做市商报价能力和流动性提供义务,将进一步提升合约价格连续性和市场深度,助力市场运行效率提高。
总体而言,上述受访人士纷纷表示,《规则》为期货做市交易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通过明确业务规范、强化风险管控、完善内控机制,将提升做市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其向一流衍生品做市商看齐。同时,能够稳定期货公司创收来源,助推期货公司发展壮大,从而促使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