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第四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的致辞中总结了“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三大成就:一是行业准入全面放开,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数量呈现较大增长;二是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已有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与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完善,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成为市场重要参与力量;三是产品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资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已有24个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李明表示,中国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目标任务,系统谋划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
一是将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上周,证监会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丰富服务支持等方面,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证监会将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
二是将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着力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支持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等纳入港股通,积极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坚定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是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与包括香港证监会在内的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加强资本跨境流动和风险监测,推动信息共享、政策互商、处置协同,坚决防范风险跨境传染与共振。同时,在IOSCO框架下,共同推进全球资本市场治理改革,推动资本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韧性。
“中国证监会热忱欢迎更多国际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李明说。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希望国际投资者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中挖掘机遇,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发展红利。二是做改革发展的贡献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投融资服务,希望国际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分享有益经验,提出宝贵意见。三是做市场稳定的维护者,希望国际机构在华投资展业始终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坚持长期主义,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风险防控体系,共同筑牢资本市场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