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从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大脑”赋予了“身体”,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11月3日,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技术,首次在日常的工业生产线中开始正式应用。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
强化学习技术正式应用
在上海的一家智能设备产线里,这批新来的机器人员工就搭载了全球首个真机强化学习技术。有了这项技术,机器人的训练周期得到了大幅缩减。以前学习一项新技能需要到训练基地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现在,在作业现场只要十来分钟便可以轻松学会,不仅可以做到运作性能全程不降级,还能保证稳定性,实现100%任务完成率。

智元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罗剑岚:必须在毫厘级别的精度和非常严苛的节拍要求下完成任务,这要求控制、设计全部协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把机器人从重复执行推进到自主进化的阶段。
除了学习能力变得更强,机器人掌握的“语言”也更加多元。相较于以往机器人工作前需要人工输入各类代码才能识别工业系统指令的烦琐,现在最新推出的端到端大模型相当于机器人和各系统之间的“翻译器”,能对每个步骤进行实时翻译,打破机器人和各系统之间的沟通障碍,有效降低时间成本。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像我们现在的语言模型其实已经达到这个程度,直接就能够去回答、去做思考。部署一个新任务不需要任何新的成本,它直接就能够去部署。
有了软件的提升,硬件的更新也十分重要。近期,首个可由量产大模型驱动的灵巧手实现量产应用。与传统灵巧手有所不同,该款灵巧手每个指尖都搭载了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最小可分辨0.05N的力度,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精密装配工作,生活方面也可以完成许多精细活儿,撸猫、喂养、夹豆腐都不在话下,可轻松应对多种复杂任务场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于萍: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和大规模商用的关键,可填补传统夹爪无法覆盖的30%到40%非标准化工作,具备高性能灵巧手的服务类机器人将成为与人们协同工作、生活的“亲密伙伴”。
具身智能产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软硬件的持续升级,各地也在大力推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近期,在安徽合肥,大批家政服务类机器人即将落地商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批机器人可以完全脱离遥控进行自主作业,不仅可以完成倒水、叠衣服、晾衣服等任务,还可以独立完成酒店卫生间的深度清洁与收纳工作。

合肥市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龙: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在写字楼、机场、商超这种大型的公共空间清洁领域,未来也会进入家庭场景,作为家庭的一个家务助手。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遍地开花,覆盖工业、文旅、家庭等多领域,催生出科技消费、文化娱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消费新业态。

专家告诉记者,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从“单点智能”走向“全身智能”。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产能的持续提升,机器人也将从单点浅层应用走向全面深入应用,不断织密扩张,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刚需“助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于萍:到2029年,预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关键形态,市场占比预计超过30%。
五部门推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要探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到2027年底,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到2035年,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