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14点,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携《张朝阳的物理课》四周年特别直播如约而至。以“以矢量微积分的精神表达微分几何”为主题,他在搜狐视频直播间通过满屏手写公式,带领观众在数学符号与物理图景的交织中,揭开时空弯曲的底层密码。
回看《张朝阳的物理课》的诞生,张朝阳在分享中透露,四年前出于兴趣与好奇,他计算了马斯克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每日绕地球飞行的圈数。恰逢搜狐视频正在发力打造知识直播平台,他由此萌生了开设物理直播课的想法。他强调,人生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不应被动接受知识,要主动学习。
从矢量微积分角度解构微分几何
“数理不分家”,物理学是数学灵感的丰富源泉,如牛顿在试图理解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动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数学——微积分;数学则是物理学用来描述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语言与工具,如爱因斯坦用微分几何构建了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框架,从概念上重塑了我们对引力、空间的理解。作为理解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数学工具,微分几何正是本次《张朝阳的物理课》四周年直播的主题。
微分几何的传统课程一般从抽象的流形开始讲起,所引入的克氏符、协变导数等概念都略显生硬,难以让初学者接受。而在直播中,张朝阳“另辟蹊径”,从广为人熟知的矢量微积分出发,通过平直时空的矢量导数来研究子流形中的几何,从而将抽象的微分几何概念形象表达出来。

搜狐视频《张朝阳的物理课》直播截图
张朝阳还指出,传统的微分几何教科书,都是基于一些假定来得到整个微分几何,比如度规与协变导数的适配性等等,而在他所介绍的这一套框架中,虽然也是基于一些假设的,比如流形能被等距嵌入某个高维平直时空、切矢的内积来源于平直时空的矢量内积等,但是基于这些假设也同样能得到一整套微分几何学,而且整个过程会更简单直接,所引入的概念也非常自然。
学习物理必须亲自动手演算
在过往的物理直播课程中,他曾屡次强调,学习物理必须亲自动手演算,唯有通过计算,方能真正理解物理的精髓。正是这种坚持手推公式的精神,让《张朝阳的物理课》得以触及物理世界最核心的秩序与逻辑,而非沉溺于空泛的幻想。
据悉,当日现场有高校学子提问,在人们习惯用AI直奔答案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手推公式来求解?张朝阳认为,AI确实能帮我们省去重复性计算的工作,但前提是亲身推导过公式并产生理解。他认为,真正用物理来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思考后才能理解,“但脑子里首先得有东西可想,如果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靠去查,那整个脑子就没有思考的元素了。所以,我觉得即使在AI时代,人们还是要自己去研究,推导和理解公式。”
人生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
据了解,从2021年11月5日“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课”开始,《张朝阳的物理课》已播出265期,累计在线总时长超过26322.82分钟。课程既推导爱因斯坦最著名的方程E=mc²、宇宙的涟漪“引力波”等经典议题,也触达了量子场论的未解之谜、超弦理论和高维时空等物理前沿,更通过解构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火箭升空等工程领域背后的物理原理,让科学突破圈层壁垒。
这一知识直播IP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直播间: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三年推出同名科普书,将视频知识延伸至纸质载体。
张朝阳在四周年直播中提到,直播物理课出于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物理出身的人应该把物理研究透彻,这是份内事;二是他对自然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三是为了推动搜狐视频知识直播业务,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他坦言,其在MIT攻读物理学博士时是做实验物理的,理论物理的水平其实并不高,但经过这四年边讲边学、边学边讲,理论物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他向在场的青年学子建议,“在人生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而且不要被动学习,要主动学习,可以通过碎片化读书进行思考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