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025年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将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目标任务,系统谋划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
一是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上周我们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丰富服务支持等方面,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李明说,中国证监会将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们常态化沟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
二是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务实合作。具体而言,着力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支持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等纳入港股通,积极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坚定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是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与包括香港证监会在内的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加强资本跨境流动和风险监测,推动信息共享、政策互商、处置协同,坚决防范风险跨境传染共振;共同推进全球资本市场治理改革,推动资本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韧性。”李明说。
李明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中国证监会推出的开放举措:
5年来,行业准入全面放开。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机构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实现国民待遇,更大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展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数量呈现较大增长。
5年来,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持续优化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和沪深港通机制,扩大投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已达3.4万亿元,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5年来,产品开放稳步推进。拓展境内外基金互认ETF孵化机制,支持香港推出首个A股指数期货,跨境投资产品不断丰富,更好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和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稳步扩大期货期权特定品种的开放,目前已有24个特定品种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中国证监会热忱欢迎更多国际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李明说。他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李明表示,随着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持续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实现同比双增,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1万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4.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1个百分点。
“在稳健性日益成为资产配置优先选项和稀缺资源的当下,具有强大韧性的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将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资机遇,希望国际机构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发现投资价值,抓住机遇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李明说。
二是做改革发展的贡献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与时俱进,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投融资服务,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希望国际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分享有益经验,提出宝贵意见。”李明表示。
三是做市场稳定的维护者。李明希望,国际机构在华投资展业始终坚持以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为第一准则,坚持长期主义,健全内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协作,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风险防控体系,共同筑牢资本市场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