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沪市上市公司顶住压力,经营业绩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5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58万亿元,同比微增;实现净利润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后净利润3.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科创板公司稳健发展。除中芯国际等4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预计于11月披露三季报外,其余588家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自开板以来实现连续增长,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发展势头喜人,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在增收缩亏的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
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高技术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服务业合计研发投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9%。高研发投入驱动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19%,贡献利润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AI驱动半导体产业浪潮,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25%;国产算力获得市场认可,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双向驱动迭代,鸣志电器、奥比中光等核心部件公司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民营企业增速逐季走高。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10.0%。分季度看,一季度至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4%、12.3%、17.2%。三季度增速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尤为明显。实体企业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增长至1.5倍,其中,民营实体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速较整体高出1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