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近期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加强排查处置,堵塞问题漏洞,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在网络上引起积极反响。
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突破在于,在聚焦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更加强调综合整治。“不违法”不再是网络治理的终点,而是健康网络生态建设的起点。
长期以来,网络上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内容屡禁不止,令广大网民不堪其扰。这类恶意信息与负面情绪不仅存在于短视频、直播、短剧等显性内容载体中,更藏身于弹幕、评论区、表情包等日常互动环节,渗透在网络社交的细微之处。部分平台依托算法推荐,用负面情绪营造信息茧房以锁定用户,使用户陷入越愤怒越沉迷、越沉迷越推送的机制中。在这一过程中,情绪不再服务于个人表达,而成为锁定用户、放大流量的工具。
相较于事实和逻辑,情绪天然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在流量驱动下,一些内容生产者、平台运营者刻意将普通信息包装成争议性内容,人为制造愤怒、焦虑与失落。这类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表达,往往会让网民忽略对事实的验证和对逻辑的质疑,并形成广泛传播。有观点认为,网络空间可以是一个解压阀,但研究表明,持续浏览负面内容,非但不能缓解压力,反而会加剧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这些情绪多是被刻意制造、放大并用于牟利的“情绪商品”。放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泛滥,或将导致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疏离感和不信任感,进而影响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真正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既要依法剔除有害信息,守住法律底线;更需要网络平台、内容生产者、网民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主动拥抱健康向上的价值导向与网络文化。为此,要优化推荐机制,强化内容审核,对不良倾向及时纠偏,积极推广具有建设性的内容,塑造以正能量为导向的网络氛围。唯有多方协同、综合施策,将正能量导向融入网络治理各环节,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