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南京大学食堂推出“你来点菜我来做”活动,有学生留言提到希望能在食堂吃到帝王蟹。11月1日,该校第九食堂新设海鲜档口,推出了4.2斤、售价999元的帝王蟹,同步销售158元波士顿龙虾、68元石斑鱼等海鲜。学校食堂与高端食材、平价餐饮与高端消费,两组极大的反差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为高校食堂的创新转型点赞,还是该谴责高校食堂没能坚守普惠型的初心?这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其实,两方观点的争论,显现出了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的一处难题。近几年,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力日益上涨,校园餐饮消费的需求不断旺盛,但校园食堂的餐饮服务却没能跟上需求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络中表达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样式的不满,使很多学校食堂开始求变。比如,有的学校引进了一些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进入校园,还有一些学校将食堂窗口外包给餐饮企业,以此来探索更加多样的餐饮服务方式。而这些新方式,也让高校食堂的公益底色与市场化探索不断碰撞。
“999元帝王蟹”一事就是如此。卖帝王蟹最初由“宠学生”的“你来点菜我来做”活动而来,倾听学生需求并积极回应,本是一桩提升校园服务精细化水平的好事。但是,999元的价格却触及到高校如何把握好餐饮服务市场化尺度的真问题。也许999元的帝王蟹,与市场价比起来并不高;也许在这一海鲜档口以外,南京大学还有包括“1分钱早餐”在内的诸多平价餐。但是999元的价格,毕竟不是普通家庭的学生能够消费的,这难免会引发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另外,高端食材和过高消费金额传递出的消费观,显然也与网友心中“倡导节俭、理性消费”的高校育人环境背道而驰。
其实,学校食堂的普惠性与市场化并不是非此即彼,其中的关键是要掌握好“尺度”。学校餐饮的转型、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消费行为,其根本目的是用创意、口味、服务让学生们吃得安心,而食堂经营的“尺度”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的。这就要求学校的食堂除了要看到学生们的需求,也要平衡好普惠的属性。同学们当然可以在物美价廉的食堂餐基础上,选择价格更高、品质更优的菜品。但是,学校在持续优化食材多样性、口味创新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品类和价格区间有一定的约束,不能忽略学校食堂的公益属性。这样才能够让相对高端、丰富的菜品成为提升校园服务的助推器,既能满足多样、个性化的餐饮需求,也不忘育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