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中化旗下瑞士先正达集团以“智慧耕新育见未来”为主题亮相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围绕粮食安全、单产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命题,发力“AI+农业”和“生物+创新”技术,集中展示一批数字农业、生物育种、绿色植保、土壤健康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技术,全面呈现农业新质生产力运用的最新实践。

上证报记者宋薇萍摄
走进先正达集团展台,记者看到,展台中央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创新岛”,这里汇聚了四款全球独创、效用显著且影响广泛的突破性技术。三层环形展台中央,一株株水稻、小麦、大豆和玉米在灯光下生机盎然,象征着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蓬勃力量。
据介绍,先正达拥有的多项原创化合物专利技术。其中,ADEPIDYN技术(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记使用,防治100多种作物病害。基于ADEPIDYN技术的系列产品(麦甜、美甜、盛甜、夏甜)在中国推广面积已超过2.7亿亩次,促进粮食增产500万吨。
“模型跑在云端、成果落在农田”,人工智能(AI)正成为农业创新的新引擎。本届进博会上,先正达集团还首次集中展示了AI技术赋能育种研发直至田间管理的全链条创新应用——从GASEL智能育种系统,到iMAP农业种植大模型,再到具备自主识别与巡检能力的智能机器狗,呈现AI赋能农业的广袤图景。
同时,由先正达集团自主研发的GASEL(基因组卓越选择)系统也备受关注。据介绍,该系统就像一位“AI育种教练”,能在电脑中提前“演练”上百万种基因组合,帮助育种家在试验之前完成精准筛选,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内玉米育种的全流程,并成功选育出先达7388和先达608等商业化玉米品种。系统以AI算法支撑基因组选择(GS)技术,实现从材料预测到田间验证的全流程智能驱动,预测准确率达60%—8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展台的农场沙盘上,进博会首秀产品——农业综合种植大模型iMAP正以数据与算法驱动农业管理的智能化变革。据介绍,iMAP模型目前已在全国100万亩耕地完成验证应用,平均实现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节水节肥10%—20%,增产8%—10%,亩均增收150元—200元。
聚焦水稻这一核心优势作物,先正达集团还现场展示了多款引领全球水稻种业创新的品种,“贵两优6177”和“香禾优细丝苗”两款新品也在展会上发布。

上证报记者宋薇萍摄
据悉,本届进博会期间,先正达集团可持续发展及企业事务执行副总裁Alexandra Brand(柏杉)将出席“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交流对话”,分享先正达集团农业绿色转型实践,并提出以科技创新与国际协作应对粮食与气候挑战的倡议。
当前,中国正加速推进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从制造业大国向高科技强国的双重跨越,农业领域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先正达集团正积极践行“在全球为中国, 在中国为全球”的加速创新战略,为全球农业转型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