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巨型吊牌防退货”登上热搜,很多衣服的吊牌做成了A4纸大小。商家坦言,出此下策,是为了应对高退货率。
公开数据显示,电商女装退货率高达50%至60%,直播的退货率甚至达80%以上。其中,很多退货并非质量问题,而是藏着吊牌穿几天之后,再无理由退货,“薅羊毛”。所以,商家才做大吊牌,让人无法不剪吊牌就穿出去。
或许,这并非“下策”,而是远好于平台提升退货门槛的“上策”。
女装退货率高,其实是电商模式决定的。屏幕上看到的和穿在身上,总是不同的。所以,很多消费者下单,先收货、试穿,再决定退不退。退货,实际上起到了实体店试衣间的作用。
正因为有了便利的退货保障,很多消费者才敢买,甚至冲动型的买,反正可以“先试一试,不行再退”。当退货不那么便利,消费者就不敢轻易下单。所以,便利的退货背后,是繁荣的市场。
硬币都有两面,“薅羊毛”随之产生。除了女装退货率高,演出服装,不剪吊牌,使用后退回的情况,近年来也屡见不鲜。
商家希望卖出后,退货门槛越高越好。退货麻烦,消费者就不退了。所以商家抱团呼吁提高退货门槛。这个舆论压力之下,今年4月,多个电商平台宣布提高退货门槛,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网上总能看到买卖双方的抱怨。但反映他们对价格的真实态度的,是交易行为、经营行为,而不是舆论行为。所以,因为有人恶意退货,商家抱怨,就一揽子提升退货门槛,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促进市场繁荣。
一刀切地提高退货门槛,会抑制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从整个市场来看,这是一种损失。
整体的看,更便宜的退货流程,对小额商品仅退货,这些形式,可以减少消费者和商家的反复拉扯,减少沟通等维权成本,避免“维权成本高于商品价值”的困境。当消费者保障增加了,就能提升销量。长期而言,将淘汰不良商家,引导行业合规。
比起平台屈从于商家舆论,整体性地取消仅退货,抬高退货门槛。“大型吊牌”这种市场首创,能很好的兼顾消费者和商家利益。
大型吊牌无法被隐藏,就无法穿着上街。这就可以精确地区分“试了不喜欢”和“薅羊毛,穿几天就退,再买再退”。这丝毫不会妨碍那些真心想试穿的消费者。同时,又能高效的排除那些薅羊毛的人。这就不会抑制潜在消费。
市场总是精妙的,不妨看另一个例子。
电线市场假货泛滥,防伪标签、二维码等极易被仿冒。商家就在正品电线中,封装一张一元人民币。人民币的冠字号,是独一无二的。商家会将号码录入系统,消费者只需登录商家官网,查询这个号码,对得上,是首次查询,就是真货。没人敢伪造人民币,所以,厂家只花一块钱,就彻底解决了防伪问题。
所以,应该理性地看到舆论中商家或消费者的抱怨,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只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的首创精神,市场总会演化出新办法、新机制,去应对市场暂时的缺陷。大型吊牌,就是一个最佳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