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银行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95亿元,同比增长3.91%;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2.79亿元,同比增长1.56%。虽然郑州银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现双增,但该行今年走势疲弱,至今逆势下跌2%。从2022年底至2025年三季度末,郑州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
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
财报显示,郑州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05亿元,同比增长2.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2亿元,同比增长0.22%。
从2025年三季报来看,虽然郑州银行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达到15.79亿元,同比增长显著,但同样其中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贡献较大,波动性强,难以形成稳定的盈利支撑。尤其是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今年前三季度里持续下滑:第三季度为3.25亿元,同比下降7.09%,主因代理托管、银行卡、承兑担保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收缩,零售与对公综合金融服务转化效率仍待提升。
与此同时,郑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显著上升: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达43.59亿元,同比增加3.13亿元,增幅7.74%,主要源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增加。一方面,该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幅高于利润增速,表明银行对区域中小企业、平台类贷款风险仍保持审慎,未来利润释放空间受限。另一方面来看,虽然该行的不良贷款率由1.86%降至1.76%,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覆盖率升至186.17%,但拨备计提力度未减,对当期利润形成明显拖累。
资本充足率方面,该行三项核心指标连续三年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末的9.29%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8.76%,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63%降至10.74%,资本充足率从12.72% 降至12.00%。
此外,郑州银行第三季度投资净收益2.34亿元,虽为正向贡献,但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8604万元,对利润形成负向拖累,显示金融资产估值波动风险上升,非息收入稳定性承压。
1.21亿股被司法拍卖
除了经营层面的问题以外,郑州银行今年以来还频频遭遇高管持续减持、股权被司法拍卖、股份质押冻结严重等问题。
其中,郑州市财政局为郑州银行第一大国有股东,直接持股6.57亿股,占总股本7.23%。其通过全资控股的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形成一致行动人体系,合计控制约14.88%股权,构成稳定控制权。不过,该体系内部分股份均被质押。据Wind数据显示,郑州市财政局质押的股份占其持股比例14.2%;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76.6%。此外,股东豫泰国际与盛润控股股份100%质押。
郑州银行十大股东之一的河南国原贸易有限公司更是自2023年起便持续不断地减持郑州银行股份,2023年其减持2084.88万股,2024年继续减持940.66万股,2025年上半年更是大幅减持8880.12万股,截至6月末持股比例已降至2.55%,截至9月末,持股比例进一步降至1.76%。从2024年末的持股比例3.53%降至2025年9月末的1.76%,河南国原贸易有限公司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累计减持郑州银行超8800万股。
此外,河南国原贸易有限公司持有的1.21亿股限售股将于11月27日解禁,分别于12月初两次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公开竞价,合计起拍价2.21亿元,每股起拍价1.83元。但相关股权司法拍卖信息显示,截至10月底仍无人报名拍卖。
在港股市场上,元大金控、云南能源投资集团等机构也在今年8月集中减持郑州银行H股,持股比例由11.99%降至10.81%。
郑州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确实也堪忧,截至11月5日收盘,郑州银行A股报2.04元/股,较历史最高价跌幅超五成,今年逆势下跌近2%。而其H股也曾沦为“仙股”,最低报0.68元,目前报1.28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