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5 20:14:30 股吧网页版
留不住AI“大牛”:B站的广告漏洞与内容焦虑
来源:财中社

K图 BILI_0

K图 09626_0

  持续盈利下,哔哩哔哩(BILI/09626,以下简称“B站”)日前被两场风暴裹挟。

  一场是“拉黑幽灵账号可屏蔽广告”的“偏方”疯传,用户实测后的“草台”质疑,将B站广告扩张与体验折损的矛盾撕开裂口;另一边,AI“大牛”张迪闪电离职,让用户对平台技术投入的稳定性产生疑虑。

  从“内容至上”的社区标杆,到如今在盈利压力下频频调整策略,B站的每一步变动都牵动着用户神经。而随着广告争议和体验短板的显现,这家承载着无数用户青春记忆的平台,正面临着如何在盈利与初心间找到平衡点的严峻考验。

  广告“漏洞”

  B站广告“漏洞”风波的起因,是网友发现一类特征统一的账号,以“9772b388-e7”为代表。这类账号由无规律英文字母符号组成,无头像,账号等级为0,且发布的视频内容不可见。

  部分用户反馈,在拉黑此类账号并清除缓存后,开屏广告近乎消失,首页信息流广告与弹窗数量减少,其中安卓端用户称操作后有效果,iOS端用户则需卸载重装App,在首次启动时会出现无广告曝光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科技大V@阑夕表示“架构太草台了”,网友则推测B站通过此类账号推送广告内容,拉黑操作可切断投放渠道。

  事件发酵后,B 站屏蔽了相关账号的搜索入口,但用户仍能通过评论区@操作找到账号并完成拉黑,该操作路径未被关闭。

  针对“拉黑账号可屏蔽广告”说法,B站官方客服11月4日回应称,经排查该说法为不实信息,明确开屏广告投放机制与普通用户账号无关;另有业内知情人士解释,该现象或因闪屏预加载机制导致,即清理缓存后首次冷启动App时,广告物料未完成加载,故未出现广告曝光。

  从事件背景来看,广告业务已成为B站重要的盈利板块。2025年二季度B站财报显示,当期总营收73.4亿元,其中广告业务收入24.5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33%,较一季度提升4个百分点;同期游戏业务收入占比22%,较上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

  具体到广告业务内部,效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约30%,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超20%,游戏、数码家电、电商、网服、汽车是为广告收入贡献前五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B站早期定位强调“社区友好”,董事长兼CEO陈睿曾公开表态“B站永不加视频贴片广告”,而包含该表述的App版本已于2025年8月5日逐步从应用商店下架。

  大牛闪离

  作为上海交大本硕毕业的AI专家,张迪曾在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推动搜推广业务向深度学习转型,后加入快手(01024),主导可灵大模型落地,2025年二季度可灵AI相关营收超2.5亿元。

  但2025年7月加盟B站后,张迪仅3个月便快速离职。

  从B站公开动作来看,其AI技术落地确实优先服务广告商业化。据2025年多份行业报道,B站在引入外部AI人才时,核心目标是借鉴成熟经验优化广告精准投放算法、缩短广告加载耗时,以提升广告收入转化效率。财报数据也显示,同期B站广告业务增速显著,AI驱动的投放优化被明确列为关键增长因素。

  而张迪的技术积累集中于大模型底层与To C场景,其技术方向与B站“广告效率优先”的AI应用路径存在本质差异。这种分歧背后,正是B站长期存在的“短期业绩挤压长期技术投入”战略选择问题。

  目前,B站虽布局花生AI创作平台、AI译播、AI广告Agent等项目,但技术落地仍处于辅助业务层面。以花生AI为例,其核心定位是“简化创作流程、提升效率”,面向普通UP主和内容创作者,提供智能素材匹配、模板化制作等功能,生成的视频质量可媲美历史、娱乐、财经等领域的普通UP主作品。

  但该软件并非专业级定制化创作,无高级剪辑、特效调整、专业调色等功能披露,因此对于追求独特创意、精细化制作的专业创作者而言,存在适配性不足问题。

  此外,对于核心的AI广告Agent功能,B站目前公开的AI广告相关工具是“Insight Agent”,主要聚焦趋势洞察、人群分析、创意生成等辅助功能,明显落后于竞品。像快手的AI广告优化系统已于2025年3月上线,字节跳动及抖音的AI广告创意生成工具2025年二季度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张迪这类兼具技术架构能力与商业化落地经验的高端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了B站在AI领域号召力的落后,使其陷入“技术难突破、业务转型慢”的负循环,而对游戏业务营收的依赖,又让平台在资源分配上难以下定决心向AI转型倾斜,形成双向制约。

  “繁荣”到“俗套”

  如果说技术与广告问题关乎“硬实力”,创作激励的调整则直击B站的“软实力”——内容生态。

  有UP主在网上发文吐槽,B站对于创作者的激励越来越少。B站早年为吸引创作者“大撒币”,推出高额流量分成与现金激励,催生了大量优质原创内容;但近年为压缩成本、提升盈利,大幅砍掉创作激励,“从UP主嘴里抠钱”的操作让不少中腰部创作者难以适应。

  2018-2020 年,B站曾推出“创作激励计划”“花火商业平台” 等,对优质UP主提供流量分成、现金补贴(如万次播放最高可获数十元),对知识类创作者还推出专项扶持(如 “知识区优质内容奖”),通过上述激励政策,催生了大量原创知识、科技类优质内容。

  2022 年起,B站为改善盈利状况,明确调整创作激励规则,包括降低基础流量分成比例、提高优质内容判定门槛、缩减专项补贴预算等。多位中腰部UP主在公开视频或访谈中提及“激励收入腰斩”“从平台拿钱变难”。

  B站自2021年底推进短视频化改造(Story-Mode 竖屏视频)后,持续降低创作门槛,吸引了大量来自其他短视频平台的创作者,其内容风格更偏向“抖音化”,同质化、跟风翻拍现象明显,如2022年“鸡你太美”梗的泛滥,大量UP主跟风蹭热度收割流量,与之相对的是知识科普、原创动画、深度测评等“高投入、慢回报”的内容占比下降。

  从内容供给来看,B站对美妆、汽车等投放大户的流量扶持,以及MCN批量生产内容的增多,进一步挤压了知识科普、原创动画等 “高投入、慢回报”内容的曝光空间,导致其相对占比被稀释。

  B站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独特的内容生态与社区氛围”,而当前这一优势似乎正在被逐渐削弱。原本多元的知识类、创意类作品减少,跟风翻拍、低俗搞笑、套路化剧情的内容增多,用户直言“刷来刷去都是老套选题,不再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有趣、有料”的高质量内容作为B站护城河,早期为B站吸引诸多年轻用户。而创作者作为B站生态核心,激励收缩导致优质创作者流失或转型,进一步加剧内容质量的下滑,形成“激励砍—创作者走—内容差—用户少”的负面循环。

  从广告架构疏漏到技术人才流失,再到内容生态褪色,B站当前正进入深度调整期。如何保持“商业化速度”与“生态建设节奏”的平衡,找回昔日“新、有趣”的核心特质,陈睿面对资本市场的选择是关键,也将决定B站是就此“泯然众人”,还是突破困局再获重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