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券商股东减持。日前,方正证券公告,股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方正证券不超过8232.1014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0%。若全部套现成功,按照方正证券今日收盘价8.1元/股粗略计算,合计套现超过6.6亿元。
回顾来看,自2022年11月以来,中国信达先后6次计划减持方正证券,其中3次成功实施减持,累积套现超9亿元。
从行业情况来看,随着券商业绩回暖且股价普遍回升时,不少股东也选择获利离场。记者不完全统计,除方正证券外,年内至少还有包括华西证券、中银证券、财达证券、首创证券在内的券商股东官宣了减持计划。
中国信达此前已套现超9亿元
方正证券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不超过8232.101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期间为2025年11月26日至2026年2月25日,减持原因为“自身经营发展需要”。
据公告,中国信达目前持有方正证券5.930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20%,所有股份均通过协议转让取得。若公司股票在预披露期间发生停牌情形,实际开始减持时间将根据停牌时间相应顺延。
从业绩表现来看,方正证券基本面总体稳定,今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2亿元,同比增67.17%;净利润37.99亿元,同比增长93.31%。
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股东减持未必反映对券商长期盈利能力的担心,股东亦有自身资本补充和回收期要求,或系财务投资退出安排。
事实上,今年中国信达已公告过一轮对方正证券减持计划,但最终并未实施。彼时,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信达未执行减持计划很可能是因为股价未达到减持预期股价。
数据显示,今年4月29日至7月28日中国信达计划减持期间,方正证券股价波动区间为7.28元/股-8.63元/股。
从历史记录来看,中国信达作为方正证券的重要股东,自2022年11月起就开始了减持进程,先后6次发布减持计划,其中只有3次实施了减持但未顶格减持,有2次出现轮空,累积套现超9亿元。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指出,今年4月中国信达曾因“市场环境变化”未实施减持计划,因此,此次减持或是综合考量市场走势、行业动态等因素后的结果。股东可能认为当前方正证券股价已达到其预期目标,继续持有获得的收益空间有限,选择在此时减持以实现投资收益。
今年以来已有多券商股东宣布减持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形成了一波小幅减持潮。
华西证券9月24日公告,持股6.79%的股东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中银证券8月21日公告,持股4.70%的股东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833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更早的6月10日,财达证券公告,公司持股13.61%的股东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股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股份。
此外,首创证券股东城市动力已在2025年1月完成1%的股份减持。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记者指出,股东自身也会存在流动性压力、需要减持增加现金能力,券商借行情推高股价,也有有助于触发股东减持。
此外,产业资本收缩非核心金融资产可能是本轮券商股减持潮的动机之一。比如,多家减持方股东为跨界投资者,如江西铜业、剑南春等实体企业,所处行业处于周期高位回落阶段,企业需回笼现金防存货减值与债务风险,非核心金融资产首当其中,监管亦鼓励“脱虚向实”。趋势上看,产融结合将更聚焦主业的协同需求,财务型持股比重下降,金融股权回归券商及专业投资者手中,对行业长期估值反而是“去泡沫”过程。
另一方面,券商行业自身也面临转型压力。尽管短期业绩向好,但佣金率下滑、同质化竞争等长期挑战依然存在,这可能影响部分长期资金对券商股的态度。减持计划密集出现,或也反映了股东对券商股估值水平的某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