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问之)11月5日,“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单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科创可转债”)。
本次债券申报系钢研功能首次亮相债券市场,由国信证券担任独家主承销商,申报及获批规模为3亿元,期限不超过6年。公司科创可转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阎良生产基地的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项目建设。
国内精密合金龙头加码万吨基地建设
“公司自2022年起建设阎良生产基地,持续存在融资需求,科创可转债的推出,通过债券转股条款和机制的科学设置,切实解决了公司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钢研功能创始人、董事长李博直言。他对上交所创新推出科创可转债,助力非上市科创公司融资发展表示感谢。
据悉,钢研功能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项目为国家工业重点领域支持建设项目,已获2025年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5000余万元。项目预计于2026年年底投产,将为公司新增合金锻造能力并扩大熔炼、冷轧产能。届时,公司阎良生产基地将具备10000吨先进金属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
作为国内精密合金行业龙头,钢研功能形成了以因瓦合金4J36(Invar36)、可伐合金4J29(Kovar)、热双合金主动层4J72、软磁合金1J22四类牌号为核心的产品格局,涵盖棒、板、带、丝、管、框等多类型产品形态,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量生产。
经过三十余年的行业深耕和工艺沉淀,钢研功能自主研发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称号。其产品作为精密仪器仪表、电子装置等设备重要材料,最终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高端装备、低空飞行器、人工智能、半导体、氢能源、核电等国家重点领域。
目前,钢研功能将高温合金、超高强钢作为第二增长方向,现已掌握国际先进的三联熔炼工艺,积累了包括300M、A-100、GH4169等多牌号产品的生产技术。
“随着市场的需求释放,阎良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公司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化进程,持续推动更多先进金属材料产品的国产替代。”李博表示,钢研功能定位于先进金属材料的国产化需求,未来将致力于解决先进金属材料上下游供需矛盾,面向国家重点需求,为下游行业提供优质产品。
创新融资工具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科创可转债是指在科创债基础上设置可转换成公司股份的条款的创新债券品种,兼具股债属性。钢研功能本次科创可转债的成功获批,充分体现了科创可转债品种的独特优势与创新意义。
对投资者而言,科创可转债提供了灵活的投资路径:既可选择持有债券,享受固定收益;也可按照约定转换成发行人股权,拥有分配企业未来成长收益的选择权。这种“可进可退”的机制,使投资者能在债券发行阶段接受更低的固定收益利率,从而助力科技型企业在早期获得低息资金支持。
对科创企业而言,科创可转债品种能够有效缓解科技创新型民企在债券融资中困扰已久的“评级和增信”约束,实现了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有效拓宽了非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转股后企业无需兑付债券,减少企业财务压力,对冲债券信用风险,保证经营稳定性。
此外,作为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产品,科创可转债有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治理效率,为后续经营及资本运作夯实基础。同时,其规范化运作能够化解一些市场所诟病的明股实债、利益输送等不规范情况,增强投融双方信心,引导资金更高效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此次钢研功能科创可转债申报及获批规模为3亿元,债券期限不超过6年。发行条款内设置了转股价格、价格修正、赎回、回售等相关转股条款,在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债券持有人即可申请将所持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
钢研功能表示,未来,公司将始终秉持初心,全力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发挥团队与技术优势,在民生等重点领域不断开发优质产品,力争成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